2016年中國智能坐便器行業發展報告發布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中國智能坐便器行業“無系統調研報告與數據分析”的局面被徹底打破。4月18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智能衛浴電器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能衛浴電器專委會)傾力制作的中國首部智能坐便器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發展報告)正式出爐。
為了保證數據與分析的精準度,使發展報告能夠準確反映目前行業的真實情況,智能衛浴電器專委會進行了大量、細致的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等工作。“可以說,它是智能衛浴電器專委會踐行‘為行業發展多辦實事’這一諾言的嘔心之作。”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在談到發布這一報告的意義時指出,“這部發展報告的發布,必將給這個在中國發展了近二十年、在去年才迎來首個發展小高潮的智能坐便器行業推波助瀾,為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研發方向導航,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據她透露,智能衛浴電器專委會今后每年都將發布當年的發展報告。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電器》記者注意到,除明確定義智能坐便器的產品功能、產品對象、產品種類、產品名稱等內容外,對整個產業狀況的梳理是發展報告的“重頭戲”。
報告顯示,從20世紀90年代就已“現身”中國市場的智能坐便器,在2013年以前都處于年均銷售量10余萬臺、年營業額不到20億元的“小眾”水平。直到2015年初吳曉波撰寫的“到日本買只馬桶蓋”文章引發熱議后,消費者對智能坐便器的關注度才逐漸提升。在市場拉動情況下,企業紛紛增開生產線、擴大產能。
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智能坐便器(包括分體和一體智能坐便器)生產能力為480萬臺,相比2014年的360萬臺增長33%;國內智能坐便器產量為340萬臺,比2014年的245萬臺增長35.5%。產量增長主要來自新增企業和原有企業的產能擴充,浙江、廣東、上海等地涌現出不少以智能坐便器為主營業務的中小型企業,一些陶瓷衛浴企業增開生產線,或引入智能坐便器產品,沿用原有的衛浴品牌。此外,海爾等家電企業也開始導入智能坐便器。
在這樣的情況下,智能坐便器行業整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智能坐便器行業生產經營企業接近200家。企業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由專業生產電子電器產品發展起來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浙江臺州、杭州、深圳、上海以及廣東等地;二是由建材衛浴企業衍生智能坐便器產品從而發展起來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佛山、福建南安、河北唐山、江蘇蘇州以及重慶和成都等地;三是家電企業。
保有量低 市場空間巨大
整體來看,目前智能坐便器國內市場主流品牌的數量已接近20個。其中,比較活躍的國產品牌包括箭牌(ARROW)、九牧(JOMOO)、恒潔(HEGII)、星星便潔寶(BJB)、特潔爾、惠達、榮事達、怡和等,外資品牌有松下潔樂、TOTO、伊奈(INAX)、美標(AS)、杜拉維特(DURAVIT)、科勒(KOHLER)、吉博力等。
報告顯示,到2015年,中國智能坐便器市場累計銷售量約為500萬臺,目前市場保有量為300萬~400萬臺,普及率僅為1%,上海和北京兩大一線城市的普及率也僅為8%和5%,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幾乎是空白。
這樣的市場保有量從另一方面體現出,智能坐便器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可待挖掘,2015年市場銷售情況就體現出整體向上的態勢。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智能座便器國內銷量為195萬臺,相比2014年的108萬臺增長80.5%;銷售額為43.9億元,相比2014年的24.6億元增長78.5%。同時,智能坐便器在線上渠道的銷售節節攀升。
報告預測,2016年中國智能坐便器市場依然會保持上升態勢,但增長速度不會超過2015年。隨著家電企業陸續進入市場,銷售通路也將逐漸拓寬。此外,房地產精裝修渠道將會成為未來幾年智能坐便器新的銷售增長點。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