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日本工匠精神的啟示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的這一號召,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工匠精神”成為“網紅”名詞。以如此方式號召,證明了中國制造業對工匠精神需求的迫切程度。
日本和德國都是將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代表國家,因此成為擁有長壽企業最多的兩個國家。那么,日本和德國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又是如何培養工匠精神的?為此,《電器》記者整理了兩個典型的案例,希望能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一點借鑒價值。
案例一:德國人工匠精神的培養“套路”
提起“德國制造”,許多人都會想到結實、耐用,是高品質的保證。取得如此成果,離不開德國人嚴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德國人如何發揮工匠精神,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雙元制。
“雙元制”教育體系
作為制造業強國,德國非常注重制造業人才的培養,其“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為制造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高質量的人才。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學生交替在學校和企業學習
在“雙元制”教育體系下,學生交替在學校和企業學習,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按德國政府相關規定,德國企業有義務提供職業教育的培訓崗位。雖然名義為“實習”,但是學生在企業的培訓階段實際上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師傅”傳授給學徒的都是當下應用在生產一線的實用知識和技術。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職業精神是一絲不茍、照操作規程辦事。正是這種職業精神使得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嚴謹、負責態度,為“德國制造”的質量做好鋪墊。
技師培養機制
除了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外,工廠的技師培養機制也造就了德國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毋庸置疑的是,生產工人的技術水平以及生產態度,對于產品品質的提升非常重要。但對于中國工廠而言,生產工人的流動性非常大,甚至許多工人是“一年游”。這種現象導致許多企業陷入每年初耗費時間和經歷培養新人,年底已上手工人離職的惡性循環。隨著工匠精神的提出,中國制造業的這種不良循環亟待改變。德國的技師培養制度,恰好可以為中國制造業帶來一些借鑒。
在德國人看來,技師與工程師一樣,均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只不過分工不同。工程師是德國所有工種中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但即使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技師,收入同全國平均工資相比也并不低。如果技師有興趣,還可以進入應用科學大學,取得文憑后成為工程師。
在德國,質量是產品生命,同時也與生產工人的職業聲譽息息相關。在德國工廠,如果一個技師出現超過兩次錯誤,將面臨巨大的職業壓力。如果技師因為生產中出現質量問題被解雇,他將很難再在行業中找到新的工作。
案例二:哈德洛克:工匠精神是致勝法寶
說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螺母制造公司??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談及哈德洛克以及工匠精神時,總是會從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的社長若林克彥堅持自己的信念,苦心研發20年,最終造出“永不松動”螺母的故事。記者今天想換個角度,從若林克彥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發展,將一個中小企業推向世界的舞臺說起。
哈德洛克??不到50人的小公司
若林克彥將哈德洛克稱為中小企業??確實,哈德洛克是一家員工不足50人的小公司,都在螺絲(螺母)這種成熟度極高的行業,擁有世界上擁有令人矚目的核心競爭力。若林克彥表示,哈德洛克目前仍然是那種隨處可見的街道工廠,在創業階段時,為了支撐下去,也誓死付出過努力。在這一點上,哈德洛克與全世界所有的中小企業沒有任何區別。
中小企業的逆襲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想要立足于市場,甚至做到領頭羊的位置,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若林克彥曾經說過,哈德洛克生產的產品處于技術非常成熟的領域,和所謂的高科技相去甚遠。人們甚至認為螺絲(螺母)是“低科技”,不管如何做好像都沒有提升空間。“然而,我卻不這么看。即使是‘低科技’的產品,只要孜孜不倦地加以努力,依然可以和其他公司形成差異化。即便像我們這樣極普通的公司,在這個領域也仍然可以做到世界第一。這樣說是因為世界上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都有繼續改進的空間。無論做什么,我們只要努力都有機會。”在他眼中,產品的改進是沒有終點的,無論科技含量如何,在研發中都要孜孜不倦地加以努力,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地做產品。“樹立好目標,再加上鍥而不舍的努力,好運氣自然就會來敲門。”若林克彥說。
“獨特的產品”
當然,即使專注,但仍是簡單地重復其他企業的產品,中小企業也無法可持續發展。若林克彥強調,在日益加劇的競爭中,中小企業存活下去的秘訣是大力開發屬于自己的獨特產品。其實,對于哈德洛克而言,“獨特的產品”并不是指產品的外表或者功能,而是產品具有“獨特的”品質。若林克彥表明,對于產品,無論如何也要徹底解決瑕疵。即使這個瑕疵在整個銷售比例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或者按照以往嘗試認為“沒有辦法”,但企業依然不能妥協,最終才能生產出更優秀的產品。
中小企業更需要高標準
哈德洛克這種對產品品質的堅持,對質量有執著的堅持和追求,便是工匠精神所弘揚的一種重要理念。若林克彥指出,中小企業更需要高標準。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資金、人才和品牌知名度上均有不足。如若想在業內脫穎而出,且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堅持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的工匠精神,所生產的產品不僅要滿足合格制造,更是要追求高標準的精益制造。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