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即將在京召開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7月23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自主創新”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將于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據了解,該論壇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質量協會、科技日報社、新華社?望智庫、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和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會議邀請了政企學界精英,就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將要出席的嘉賓有:國務院參事張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中國質量協會會長賈福興、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斯澤夫、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亞波、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著名經濟學家劉姝威,以及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經濟日報社、科技日報社、央視等中央媒體領導。
據悉,第一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已于2015年9月在珠海成功舉辦。本屆峰會將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自主創新”為主題,積極響應習主席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 兩個一百年”的號召,通過主旨演講、高峰對話等形式,分享中國制造的創新經驗,討論中國制造的創新發展,為提升中國制造的水平建言獻策。
探尋中國制造的未來發展之路?
此次格力電器作為論壇活動主辦方,不禁讓人聯想到,董明珠是不是又將攜手一眾專家和企業家共同探討中國制造未來的發展之路?
毫不夸張地說,董明珠對中國制造的關注和探索用“殫精竭慮”來形容也不過分。作為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規劃55人專家智囊團成員之一,董明珠在多個場合毫不掩飾對中國制造的力挺,“提升中國制造,是我畢生的追求”。
眾所周知,當下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但卻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在自主創新能力、產業結構水平、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與先進制造業存在差距。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的未來規劃初見端倪。作為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不僅直面了當前中國制造業現狀,也正式吹響了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號角。
實施《中國制造2025》任重道遠,也只有整個社會重視并付諸行動才能實現。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不難理解,扛起“中國制造”大旗的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為何會對中國制造的現狀痛心疾首并致力改變。
面對越來越多的人去日本買馬桶蓋、電飯煲等現象,董明珠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這么一個制造大國,怎么可能造不出讓人心動的產品?我特別生氣‘到國外買電飯煲’的事情,這個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經。我覺得很遺憾,同時也很悲哀,中國沒理由連個電飯煲都做不好。”而在隨后格力電器舉辦的“大松電飯煲萬人體驗活動”上,格力和董明珠用自家的產品讓消費者心服口服,格力代言的“中國制造”也讓人刮目相看。
然而,僅憑格力的一臂之力和董明珠的奔走呼吁,效果是有限的。而在7月23日格力即將舉辦的論壇活動上,來自政企學界的各路精英大咖,將共同探尋中國制造的未來發展之路,勢必會碰撞出更多火花。
聚焦中國制造“自主創新”話題?
自主創新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繞不開的話題,如何走自主創新道路,是中國企業擺脫困境的關鍵。
“我們很多的制造企業都是依賴于別人的技術來做的,那僅僅是代工,所以我們要改變這個局面,要用自己的技術來創造新局面”。作為格力電器的掌舵者,倔強的董明珠堅持能“拿來”的技術都不是核心技術,而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就沒有持續進步的力量。這是董明珠和她帶領的格力對于科技創新的理解。
格力確實做到了,用自己的技術創造了新局面:連續11年空調產銷量全球領先;3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3項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累計申請技術專利22597項。這些數字表明:創新已融入格力血液。
如此種種,更讓人想到,格力的確有探討“缺乏核心技術”的中國制造如何走自主創新道路的話語權。
不可否認,無論是探尋中國制造的未來發展之路,還是聚焦中國制造“自主創新”的話題,都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而7月23日的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將是一場關乎中國制造的集體智慧碰撞,必會擦出燦爛的火花。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