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決賽成功舉辦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6月24日,第十一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決賽(華北賽區)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辦。比賽現場,《電器》記者發現,這項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年的賽事依舊讓參賽學生興奮不已。主辦方透露,全國4000多名學生參加了今年的競賽,共有110多所院校的400多名學生最終進入各賽區的決賽,參賽學校數和參賽人數較上年均有明顯增加。
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由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與北京工業大學共同發起組織,由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與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競賽設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部及東北6個賽區,今年,競賽決賽將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蘭州和長春6地分別舉辦。華北賽區的決賽為本賽事的第一場決賽,由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天加)冠名協辦,吸引了京、津、冀、魯等地眾多高校踴躍參加,在華北賽區,今年共有“19(綜合隊)+20(創新隊)”支本科生代表隊、7支研究生代表隊進入競賽決賽。據悉,今年的大賽還吸引了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代表隊參賽,其中香港理工大學是首次參加此競賽,并進入了華南地區競賽決賽。
《電器》記者拿到一份參賽學校名單,包括北京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建筑工程學院、華北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煙臺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天津職業大學等在內的全國知名院校均選派選手參賽。與此同時,參賽學生態度積極,均表示,這個競賽很值得參與,是對“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
在競賽組織環節上,競賽組織方充分利用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聯合產學研用各界力量,發掘各方面資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競賽的順利有序開展,行業內企業積極參與(在華北賽區,天加中央空調就提供了非常到位的工廠實踐操作平臺)。首先,實踐操作競賽基地全部設在企業,以企業的實際產品為載體進行命題,評判也由企業技術人員獨立完成;賽后組織參賽師生參觀企業,做到參賽和實踐、實習活動并行,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和效果。其次,創新設計競賽邀請來自設計院、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的一線行業專家擔任評委,讓專家們站在用人單位和一線生產企業的角度審視評判競賽作品,同時對作品的點評能夠準確到位、切中要害,真正起到“點睛”之效。另外,競賽過程中組委會在知識競答環節安排了資深教授對難度較大、容易出錯的題目進行深度點評,詳細講解題目的知識精髓和考核關鍵,以達到鞏固同學們理論基礎的目的。
為保證競賽的公正性和競賽質量,競賽組委會設立了競賽專家委員會,邀請國內業界專家教授、知名學者擔任決賽評委并對各賽區進行監督指導,由在制冷空調行業德高望重的北京建筑設計院顧問總工程師吳德繩教授親自擔綱專家委員會主任,這些評委的加盟保證了競賽的高水準,使競賽活動更加精彩。
大賽主辦方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朝暉指出:“首先,通過‘三?三’制的競賽結構設計,有效促進了對當前高等教育中所缺失的一些重要環節的補充,充分提升了學生學以致用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其次,通過競賽活動推動當前高等學校專業教育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企業深度參與的人才培養機制。學生從學校的實習實踐環節走出去,到企業中去進行,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歷練和學習,聽取來自企業一線專家的言傳身教,開闊了眼界,獲得信息量增大,實踐能力提高快。這種學校教育緊密接觸企業一線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避免了閉門造車式工程教育帶來的風險,培養出的高素質工程人才到企業后能及時適應實際工作要求,通過更短期的磨練就能為企業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成為有用之才。”
華北賽區決賽冠名協辦單位代表天加北區銷售總監張?表示,天加空調對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制冷空調行業的人才培養、產學研交流深感榮幸,也將一如既往的致力于為本行業的技術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貢獻綿薄之力。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