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未來,必將是智能制造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智能制造站上了風口。
近年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已經開始滲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機器換人”只是智能制造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聯網”的智能工廠開始出現,連接用戶、研發、供應鏈、物流資源,可以加快存貨周轉、減少庫存、提升效益。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邊界正變得越發模糊。而從投資上來看,來自投中研究院報告顯示,上半年,VC市場的投資行業主要分布在18個行業中,互聯網和IT從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都占了6成,而PE機構投資最多的是制造業,特別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互聯網+產業,正成為投資人瞄準的新風向。
從政府到市場刮起的智能制造風潮,讓不少企業紛紛投身其中。家電作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產業之一,目前正在優化升級,改變以往拼低價的做法,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正形成世界級先進家電制造業集群。智能制造也成為了新商機。
筆者注意到,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在國際性的家電展會上,一提到中國家電,過去外國渠道商前來詢問的首先是價格,現在則更加看重布局和技術專利。
以格力為例,從2013年開始,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就已小規模外銷,到2016年底,外銷設備產值超過了10億元。目前,格力智能裝備公司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1000多項設計專利。
圖為工博會現場,格力碼垛機器人正在進行碼垛項目
在為格力內部生產提供智能裝備的同時,格力智能裝備已應用到電器、新能源、食品、節能等多個領域。例如,珠海銀隆新能源、九牧廚衛、亞細亞控股、元朗食品等企業已開始應用格力的智能裝備。通過與格力合作,珠海銀隆新能源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1%,在人力成本方面節約了55%;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格力智能裝備后,產能提高了6倍。
財報顯示,智能制造領域已經成為格力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今年上半年,格力的智能裝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7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智能制造備受追捧,但智能制造的未來不屬于那些跟風者,如果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就沒有持續進步的力量。只有從根本上實現中國人的技術創新能力,才最具價值。而在這一點上,格力電器絕對起到了引領作用: 2014年、2015年,格力自主品牌六軸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全國名列前茅;2016年,格力先后通過了“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認定,獲批了“珠海市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同時還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科技項目,并制定了3項機器人行業的國家標準。
圖為格力機器人展示“唇齒相依”項目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和基礎,也是經濟增長的脊梁。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為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事實上,在兩年前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就曾指出,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存在著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圖為格力三維雕刻機器人
智能制造不僅有助于企業緩解技工短缺的困境、應對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同時更好地滿足了現代生產的標準化要求,創造更大產能,也有助于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土地、環境承載能力等問題。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必然趨向智能化,中國制造的未來必將是智能制造,而格力這樣的優秀自主創新智能制造企業必將是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主力軍。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