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市!全國碳市場上線首日交易總額達到2.1億元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7月16日上午9時30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啟動儀式,隨即開啟上線后的首批交易。至此,大眾期盼已久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開市。
碳交易,即碳排放配額(CEA)交易,主要是將二氧化碳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的市場機制。因此,作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具有相當高的關注度和市場熱度。
全國碳市場上線首日迎來開門紅。數據顯示,碳配額開盤價為48元/噸。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52.78元/噸,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10點14分左右,即全國碳市場開市不到三刻鐘,碳價上漲至52.8元/噸,觸及漲停。
截至當天收盤,碳配額最新價為51.23元/噸,漲幅為6.73%,均價為51.23元/噸。當天最高價為52.80元/噸,最低價為48元/噸。交易總量410.40萬噸,交易總額為2.1億元。
《電器》記者了解到,據悉,首批參與全國碳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162家,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中國的碳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電力行業之所以被選擇率先納入全國碳市場,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一是發電行業直接燒煤,所以這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因為要交易,首先要有準確的數據。排放數據的準確、有效獲取是開展碳市場交易的前提。發電行業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數據管理規范,而且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
電力行業率先納入全國碳市場,為其他行業當了先鋒,打了基礎,做了實驗,其先進的經驗也將被借鑒用于其他行業進入碳市場的運行。未來將秉承“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原則,不斷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根據前期規劃顯示,當前計劃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將包含: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共八大行業。
值得關注的是,碳配額初期以免費為主,逐步增加為有償比例。配額分配是按照行業基準和企業的實際供電供熱來進行,強度低的先進企業將存在富余配額,強度高的相對落后企業將存在配額缺口。簡單來說,企業減少排放的溫室氣體可以賣嗎,企業超額排放的溫室氣體則需要買。也就是說,屆時,降碳減排不僅可以加速中國“雙碳”戰略的實施,還能幫助企業收獲一定的經濟效益。
長期來看,隨著配額按計劃削減和適時引入有償配額,碳價提升空間巨大。以歐盟為例,5月4日,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的二氧化碳價格突破50歐元/噸,創下歐盟碳市場創立以來的最高價格。此后,歐盟碳市場價格基本維持在50歐元/噸以上。
作為中國首個直接對碳排放進行限制的政策,全國碳市場上線意味著中國在落實“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道路上,邁出了堅持的一步。中國氣候環境研究專家、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教授滕飛認為,全國碳市場的正式啟動,將通過價格信號推動全國碳減排的進程。中國正在全面加強從行政和市場兩方面切入,加速推動“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的實施。他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商業化,但相關部門和技術都在進一步部署和研發。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