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電機:“內卷”風暴到來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1年9月末,中秋節已過,國慶節將至,全國多地卻忽然開始“拉閘限電”。對于多地集中拉閘限電的原因,本文不進行探究,但拉閘限電引發的全國輿情,令本就處于低迷期的家用空調市場需求變得“雪上加霜”。
家用空調產業極為痛苦的內銷零售行情,疊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等不利因素,包括空調電機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陷入悲觀態勢之中,而在龐大的產能催動和經營壓力下,整個產業鏈的“內卷”式競爭正在愈演愈烈。
#1
空調電機增速遠低于預期,陰霾籠罩
回顧家用空調產業的2021冷年,其實全程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后的恢復狀態中??照{電機產業在從2021冷年一開始就在全面加緊排產力度,緊跟下游市場報復性增長的需求速度。但是,整個家用空調產業在進入2021年3月之后開始由下游零售終端向上游零部件行業傳導低迷情緒,空調電機行業也自2021年6月開始產量出現明顯下滑,2021年9~10月,這種低迷態勢全面擴大。
根據產業在線的統計數據,2021冷年,空調電機銷量達到3.92億臺,較2020冷年增長12.26%,較2019冷年增長6%。其中,空調電機內銷量為3.5億臺,同比增長10.1%;出口量為7668萬臺,同比增長21.77%。
如果單看2021冷年的規模數字,家用空調產業鏈的整體規模有一定的增量,但是這種增量建立在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出現市場停擺的基礎上。即便如此,在2021年前三四個月銷量平均增速超過60%的情況下,2021冷年家用空調總體增速也剛過10%。從2021年6月開始,由零售終端傳導而來的負面情況接踵而至,空調電機的排產量持續下滑,為2022新冷年蒙上了濃重的陰霾。
家用空調零售終端的情況則比預想的還要糟糕。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雖然家用空調零售總額同比上年增長3%,但是同比2019年則大幅下降超過20%;2021年1~7月,家用空調零售量竟然同比被疫情嚴重沖擊的2020年下滑了5.7%。
在最新的數據中,2021年8月家用空調呈現線下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近40%、線上市場同比下降近30%的局面,9月這組數據則進一步擴大。
籠罩在家用空調市場終端的不利局面直觀地反映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上。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自2021年3月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連續下滑,至2021年8月已經下滑至2.5%。在消費者購買意愿明顯降低、家用空調整機零售價格持續走高、房地產市場又在多地上演價格下滑劇目的情形下,家用空調產業上下游都感受到了危機的臨近。
拉閘限電的輿情,將這一波悲觀情緒推到了極致。
產業在線預計2020年空調電機總體規模達到4.05億臺,同比增長13%。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預期較難實現。
#2
內卷的發生,體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在一個產業的穩定格局沒有形成之前,我們總將產業下行中的競爭稱為“洗牌”。但對于空調電機這種競爭格局極為穩定的產業,如今的局面被稱為“內卷”。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家用空調產業的制造規模已經突破全球制造規模的80%,空調電機的制造規模占比與此類似,甚至更高。這意味著,在全球多地因疫情導致制造業供應不足、制造訂單加速流向中國的情況下,幾乎全世界的空調電機都在中國工廠生產,或中國空調電機企業在海外工廠生產。全球市場需求的總量持續下滑,包括中國在內。
那么,這樣的內卷直觀地體現在空調電機的市場競爭之中。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作為空調電機領域無可爭議的龍頭企業,威靈電機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據美的機電事業群提供的信息,威靈電機在2021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獲得了銷量與市場份額的雙提升。在空調電機方面,2021冷年威靈空調電機銷量為16733萬臺,同比增長20%。同時,根據市場增長模型,威靈電機在2022冷年將維持高增長的態勢,總銷量預計可達到兩億臺。
按照前述市場行情的預期,威靈電機的市場份額將從當前的42%增長為50%。而提升的這8個百分點,將由威靈和凱邦雙寡頭之外的幾家企業來爭奪,要知道在威靈和凱邦之外,其余任何一家品牌的市場份額最多的還不足10%。
內卷的發生來得如此猛烈,對空調電機行業來說,雖然原因是多重的,但是內卷之后行業的健康發展面臨威脅。
#3
原料價格飆升,激發價格戰
自2020年8月以來,因全球疫情導致的原料供應緊張以及中國大規模制造對原料需求的快速提升,令銅、鋁、鋼材、塑料等與家用空調制造業高度相關的原材料價格持續抬升。出乎意料的是,這種態勢竟然持續到今天,仍然和全球的新冠疫情一樣,沒有停歇。
家用空調整機的制造成本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同比提升了超過25%,空調電機的制造成本提升幅度甚至接近30%。與此同時,市場零售終端需求萎靡不振,“不促不銷”,可偏偏整機企業面對制造成本的提升已“無力促銷”。
家用空調整機企業全面壓縮制造環節的成本成為共同的選擇。首當其沖的,正是壓縮機、電機的采購配套價格。
于是,各個空調電機企業都面臨殘酷的抉擇。一方面,下游整機企業對采購價格進行嚴格限制;另一方面,龐大的產能下,空調電機企業必須保證一定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形下,價格再次成為企業的“勝負手”,也成了行業的“殺手锏”。
據了解,在這樣慘烈的競爭中,行業亂象變得頻發,有的電機企業寧可減配、虧損也要維持和下游客戶的配套合作,完全打亂了電機與整機出貨價格聯動上漲的“行規”。甚至,行業內出現了有的電機企業將問題產品四處兜售,與質量問題“博弈”的情況。
這種局面不僅惡化了空調電機行業自身的經營情況,也為家用空調市場的健康發展留下了產品質量和性能的隱患。
#4
預期前景不佳,亟需確定破局路徑
拉閘限電的影響,必然在今年“雙11”充分顯現,尤其體現在家用空調線上市場的促銷上?!?18”都沒實現的促銷業績,在“雙11”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中國家用空調市場在消費理念提升、消費意愿下降的矛盾中繼續前行。因原料價格暴漲導致的市場均價繼續提升,因房地產價格下跌導致的新增需求繼續下降,因拉閘限電導致的家用空調能耗高的意識,把家用空調市場的需求推向低谷。
2022冷年,中國家用空調內銷零售量極大概率將跌破5000萬臺。屆時,產能過剩的空調電機企業,路在何方?
首先來看出口市場。事實上,中國空調電機行業是一個外向型不足的產業,即使2021冷年海外訂單需求全面提升,最終全行業出口量占比也不足20%。但與家電整機企業的情況類似,海外訂單仍因全球疫情不可控而流向中國,出口市場“肉眼可見”地成為空調電機企業可以把握的機會領域。2021冷年,空調電機出口量同比增長21%,2022冷年這一增速將保持,且拉大與內銷增速之間的差距。
出口市場也呈現出一些不利的局面。第一,海外空調市場隨著過去一年的囤積行為,需求量正在下滑,透支效應顯現;第二,全球因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對海外市場的購買力出現的沖擊,出口產品的價格在持續下滑,這令本就利潤不高的出口業務,面臨同行低價競爭的壓力;第三,隨著拉閘限電的陸續實施,中國的工業品供應穩定性也出現下滑,訂單完成的效率下降;第四則是老生常談的交通運輸和原料成本問題。因此,如何在爭取出口比重提升的情況下,做好戰略平衡實現利潤空間和市場拓展雙豐收,非常考量空調電機企業的戰略布局。
雖然家用空調內銷市場需求萎靡,但也并非一無是處。在更舒適、更健康、更有品質的消費理念的推動下,具有新風、舒適送風、便捷智能的產品仍是整機企業布置的重點,而直流產品的技術特性,將引發空調電機行業直流產品競爭的白熱化。此外,輕型商用領域正在成為一個新的爆發式增長點,空調電機企業是否有能力將最優性能的產品匹配,并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產品切換布局,也是挑戰中尋求破局的機遇。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