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自強:此心安處,是中國(六)——打造小天鵝“創新之翼”(下)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陳莉,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為《胡自強:此心安處,是中國》系列連載的第六篇。
在提升現有量產產品競爭力的過程中,胡自強鍛煉了小天鵝的研發團隊。同時,他也在著手解決研發體系滯后的問題,并做好中長期規劃,搭建未來產品平臺。
實際上,胡自強在小天鵝建立的研發體系,是三星實踐的延續和提升,也是后來他在美的集團搭建“四級研發體系”的“演練”。做好眼下及未來產品規劃和平臺,正是美的集團今天實施的“三個一代”研發模式的雛形。
建設研發體系,賦予小天鵝創新實力
對于研發體系建設,胡自強在三星的時候已經有過相應的實踐。結合小天鵝當時研發能力的實際情況,胡自強著手進行研發架構的改造。
葉德新是當時小天鵝研發中心主任。據葉德新回憶,當時小天鵝的研發體系非常簡單。“相當于只有一個產品開發部。”葉德新說,“我們都很努力,但是沒有架構,沒有章法,也沒有創新手段。”
“你想象不到,當時洗衣機上的所有程序都是軟件工程師寫的,沒有人去研究產品性能。”一位當時的研發人員回憶說。另外,對于當時先行開發的狀態,葉德新介紹說:“從架構上來看,基本上沒有先行開發。大家也都知道先行開發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么去做。”葉德新表示,最常見的方式是,大家把眼下的產品開發做完了,有時間時,才去考慮一下未來技術,“但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落地”。
胡自強來到小天鵝以后,如在三星一樣,首先建立了先行開發、應用技術組織。在這一框架下,胡自強在產品開發部內成立了北美開發部、波輪開發部、滾筒開發部、干衣機開發部;應用技術部和先行開發部負責產品基礎技術支撐、核心技術突破和未來3~5年創新產品及平臺開發。同時,為了更好協同各品類的共性技術和外觀風格,他又組建了共用技術部門——電控技術和工業設計部門。
“在研發人才的招聘方面,與之前相比,有非常大的變化。”葉德新說,“從外部大量引進研發人才,在小天鵝的歷史上還沒有過。”這樣的人才引進,也打開了小天鵝研發人員的視野,打破了小天鵝原來比較封閉的研發體系。
“整個架構的搭建和人才的引進,都是按照全球最高的標準。”一位當時小天鵝的研發人員評價說。
另外,胡自強為研發過程導入了創新方法和工具,并規范了研發創新的流程。讓葉德新印象最深的,是仿真技術在研發里的應用。“之前,我們有幾個人在做仿真,但都是大學畢業直接來到小天鵝的。他們能力不獨立,只能借助外部資源一起做項目。”葉德新回憶,由于自身仿真技術的應用能力不強,與外部資源合作時,沒什么議價資格,這也造成項目費用居高不下。在這個基礎上,胡自強建立了小天鵝的仿真能力體系。
“當時做產品開發時,很多設計都是像約定俗成的,大家都知道這個地方應該這么設計,但是為什么要這么設計,沒有人搞得清楚。”葉德新說,“仿真技術的應用,讓我們知道了別人究竟為什么會這么設計。而只有懂了這些,你才有膽量做自己的創新。”
另一個讓葉德新印象深刻的,是把用戶研究導入研發體系。之前的研發多來自市場的反饋,這讓研發節奏有所滯后。用戶研究導入研發體系,可以讓研發更早地理解用戶,并把用戶需求體現在產品開發中。“后來整個美的集團都在研發流程中加入了用戶研究,這種做法正是從小天鵝擴展出去的。”當時小天鵝的電控負責人肖冰說。
對于流程的規范化,肖冰有一段描述。他說:“當時的中國工程師更習慣于后期查遺糾錯。具體來說,就是樣機出來,做各種檢測,發現問題再解決。而國際上更高標準的開發流程,都是做事先預防,在方案初期就做全面分析,評估項目的風險,找出相應降低風險的方案并進行驗證。”肖冰認為,從后期糾錯到事先預防,可以明顯降低人、財、物的成本,最難的是方案初期需要不斷地論證、分析,爭取把所有問題都考慮在前面。這對研發人員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能力提高的過程。
除此之外,如在三星一樣,作為橫向拉通,胡自強在小天鵝成立了技術委員會,下設的分委會由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牽頭。“我們幾個研發部門的負責人,每個月都要聚一下。有時是開放性討論,有時是聚焦某個話題。涉及產品規劃時,還要請銷售、市場等部門的負責人一起參與。”肖冰說。
體系的搭建、方法的導入、流程的規范以及團隊的建設,讓小天鵝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開始了真正的自主創新。
試飛“510平臺”,“三個一代”雛形漸成
除了對現有產品的持續改善外,更為關鍵的,是中長期規劃的制定以及未來產品平臺的搭建。
胡自強要求研發部門做好三年規劃。2012年6月1日,胡自強在小天鵝上任,一個月后,小天鵝的三年戰略規劃出臺。“一開始,大家都不太重視,但是,胡博士把這些都逐步落實到體系里面,它的作用就逐漸顯現出來。”葉德新說。后來,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把小天鵝研發的三年戰略規劃拿到了美的集團的經營分析會上,并說:“美的每個事業部,都應該有這樣一份規劃。”再后來,胡自強調任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推動集團和事業部制定三年產品戰略規劃,也正是在小天鵝三年規劃的基礎上擴展而成。
在推進這些工作的同時,胡自強著手建立未來產品平臺,這就是著名的“510項目”。這也是小天鵝研發實力達到一定水平后,胡自強推動的第一次“試飛”,是小天鵝三年研發規劃的第一次落地,是胡自強標準化、平臺化設計思路的全方位體現,也是小天鵝研發實力的一次檢驗、提升和重構。
2012年12月,小天鵝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英國Intertek的認證,獲得“碳足跡”綠葉標簽
當然,在“試飛”“510項目”之前,胡自強在產品技術迭代上還有一個小小的“演練”,那就是小天鵝至今還在迭代升級的自動投放技術“iAdd”。“iAdd”自動投放技術,是GE家電與小天鵝合作大滾筒洗衣機項目的研究產出。2008年起,小天鵝為GE家電制造的大滾筒洗衣機,開始采用自動投放技術,不僅獲得美國市場的廣泛認可,還得到了美國“能源之星”的認證。這也是小天鵝的第一代自動投放技術。據有關人士介紹,第一代自動投放裝置是置于洗衣機產品的底座上。2012年,胡自強推動了自動投放技術的迭代,將在底座上的設計改為料盒內的設計,并實現了投放更為精準。據當時這個技術迭代的負責人周薇介紹,第一代自動投放技術的精度為(+10~-10)mL/次,而2012年推動的第二代技術,投放精度已經達到(+1~-1)mL/次。2012年12月,隨著小天鵝第100萬臺采用自動投放技術的洗衣機下線。小天鵝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英國Intertek認證,獲得“碳足跡”綠葉標簽,成為國內洗衣機行業首家獲得“碳足跡”綠葉標簽的企業。同時,小天鵝還發布了行業首款自動投放物聯網洗衣機,將自動投放技術搭載到物聯網平臺,為洗衣機更好地嵌入未來家庭物聯網平臺做好技術儲備,對未來洗衣體驗的切實改變和智能化升級提供了技術基礎,這也就是后來被命名為“iAdd”的技術。2013年,小天鵝進一步在高端產品上覆蓋自動投放技術,一舉推出了覆蓋滾筒、波輪等全系列產品的“iAdd”自動投放新品,共包括三大系列7款產品,形成完善的產品線和強大的產品力。為此,小天鵝自2013年3月起,在全國23個重點城市發起巡回展示活動,以推動“iAdd”自動投放洗衣機在國內市場的進一步普及。現在,小天鵝洗衣機上的自動投放功能,都是源于這一技術的迭代升級。
這是胡自強“三個一代”研發模式形成的第一次“演練”,但真正的“試飛”,還是“510項目”。
“510項目”是基于未來產品的項目。2012年,中國滾筒洗衣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容量是6kg~8kg,而“510項目”的基準是10kg,基于平臺化的設計思路,可以下探兼容8kg,上探兼容12kg。另外,“510平臺”還兼容了洗干一體機。在零部件設計上,胡自強也強調了兼容性,包括高、中、低定位的產品如何兼容。小尺寸、大容量的設計思路,不但可以提升用戶價值,還可以降低企業的包裝成本。“與其他產品相比,滾筒洗衣機的平臺化開發難度更大。滾筒洗衣機的系統非常復雜,涉及動力、水和加熱系統。”一位當時的研發人員說,“小天鵝研發的仿真能力,就是在這個時候真正建立起來。”
2012年7月,也就是胡自強到任一個多月后,小天鵝先行開發負責人周薇開始啟動“510平臺”的先行開發。但是,“510平臺”的立項,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在“510平臺”之前,小天鵝滾筒洗衣機平臺已經有兩代。第一代是“472平臺”,第二代是“490平臺”。在胡自強來到小天鵝的時候,“490平臺”即將結項,但是有些問題無法解決。胡自強面臨的問題,是勉強推動“490平臺”,還是廢棄“490平臺”重建新平臺?
現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研究院負責人許志華博士,當時在小天鵝負責滾筒洗衣機的產品開發。據他回憶,經過反復論證,他們認為重新建立一個全新平臺更有價值。
重建新平臺,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起來,即意味著“490平臺”的投入“相當于打了水漂”,還要重新投入模具和設備。另外,小天鵝的銷售體系,對于10kg產品的市場表現并沒有底。他們預估的銷售量,國內市場只有幾萬臺,海外市場也不過十幾萬臺。
但胡自強知道“510平臺”的價值,他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510平臺”的成功立項。2013年下半年,在巨大壓力之中,許志華開始了“510平臺”的產品量產開發。“在那種氛圍里,如果換一個人,這個項目也就沒有了。因為未來的事情,誰也不能打包票,誰能肯定‘510平臺’的產品能大賣?”一位當時的研發人員評價說,“但是胡博士堅持了。他認準的方向,無論如何都會堅持下去。‘510平臺’的立項,只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510平臺”的產品在2015年2月一經推出,就面臨了模具不夠用的“窘境”。更為關鍵的是,根據《電器》雜志的報道,2016年,8kg滾筒洗衣機已經成為市場主力,銷售額占比已經達到43.9%,比上年增長10.4%;9kg滾筒洗衣機的銷售額占比達到20.4%,同比增長9.2%;10kg滾筒洗衣機銷售額占比為7.1%,比上年增長5.5%(2017年第2期《電器》雜志第22頁,《2016年中國洗衣機市場掃描》)。這意味著,如果小天鵝當時不推出“510平臺”,就會錯失2016年滾筒洗衣機主流產品容量提升的機會。
直到今天,“510平臺”仍然是小天鵝滾筒洗衣機的主流平臺。攝于2021年的家電賣場
直到今天,“510平臺”仍然是小天鵝滾筒洗衣機的主流平臺。據有關人士介紹,如今,在小天鵝在售的滾筒洗衣機中,仍有超過85%的產品來自“510平臺”。從2015年推出至今,“510平臺”的產品內銷量超過1800萬臺,外銷量超過2500萬臺。
2015年,小天鵝申報中國家電科技進步獎,圍繞滾筒洗衣機就申報了5項,包括減振降噪技術、智能感知技術、洗滌技術以及動力學平臺優化設計等。可以看出,一個“510平臺”,達到了“鍛煉隊伍”的目的。
除“510平臺”外,胡自強還推動了波輪洗衣機的“一桶洗”平臺和干衣機平臺的搭建。在實踐過程中,三年產品規劃里的技術也逐漸得到積累和落地。其中包括今天小天鵝已經推出的“氣泡洗”技術和滾筒洗衣機的“一筒洗”技術。
2014年初,胡自強將先行研究部與應用技術部(即前文中提到的“專門技術部”)進行了整合,這就是后來美的集團各事業部“創新中心”的雛形。美的微清事業部研發負責人周福昌回憶說:“2014年6月,我們在小天鵝的研發樓5樓,用了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間,做了一個先行技術的陳列區。”陳列區進門右手,是一個3平方米左右的墻報,呈現了研究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的演進關系地圖。實物陳列區按產品品類陳列,每個品類中按核心技術突破(研究一代)、儲備平臺(儲備一代)、創新技術及平臺整合量產開發應用(開發一代)進行區隔。這大概是美的集團第一個單獨的“三個一代”陳列室。2015年初,方洪波來到小天鵝,在這個小小的房間里待了整整一個多小時。后來美的每個事業部都有了類似的陳列室。這個陳列室,是美的一年一度的科技月上核心展區的原始雛形,也是胡自強“三個一代”研發模式的初現。
心系行業發展
2013年6月,青島,2013版中國家電產業技術路線圖修訂工作組第一次會議。
2013年,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著手對2011年版的冰箱、空調、洗衣機三大產品的技術路線圖進行修訂。胡自強任洗衣機技術路線圖工作組組長。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于2011年2月啟動中國家電產業首份技術路線圖的編制工作。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編制技術路線圖的目標,是從推動家電行業從家電大國向家電強國邁進的戰略高度,通過對家電市場和社會需求的深度剖析,以及對技術需求和研發瓶頸的梳理,明確中國家電業未來5~10年技術研發目標、技術路徑和重點項目。2011年11月,《中國家電產業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家電技術路線圖》)在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上正式發布。這一版《家電技術路圖》中,除了家電產業技術路線圖外,還包括了冰箱、空調、洗衣機三大主要家電產品的產品品類技術路線圖。當時還在三星的胡自強,全面參與了這一版家電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編制工作,同時,他作為洗衣機產業技術路線圖工作組組長,主持制定了2011年版洗衣機產業技術路線圖。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技術委員會2013年工作會議
2013版的《中國家用電動洗衣機產業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洗衣機技術路線圖》)雖然是在2011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但過程依然嚴肅而且復雜,很多項目和細節需要反復討論才能確定,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2013年4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修訂工作組成立,6月、8月召開了兩次討論會,10月又召開了定稿會議。每次會議,胡自強都親自參加,并組織洗衣機工作組全員進行討論,形成共識。2013年10月,在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召開的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上,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正式發布。
雖然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并不是胡自強一個人的成果,很多內容都與“小天鵝研發三年戰略整體規劃”相通,傾注了胡自強大量的心血。對這份行業公開的指導性文件的毫無保留,也體現了胡自強推動行業技術發展的拳拳之心。
例如,在產品方向上,除2011年版《家電技術路線圖》中提到的大容量、低噪聲、低振動外,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還增加了健康舒適、衣物呵護、便利操作、智能化、網絡化、使用環境友好材料、工業設計等。在此基礎上,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確定了十大技術瓶頸,在保留了2011年版原有的感知算法技術、整體結構優化技術和偏心控制技術外,增加了節能節水技術、減振降噪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化和模塊化、可靠性設計和制造技術六大領域,并將2011年版的“經濟型高效電機技術”改為“洗衣機電機技術”。而在2012年6月提出的“小天鵝研發三年戰略整體規劃”中,據有關人士回憶,關于技術三年規劃部分,提出能源效率(節水、節電、節時),振動噪聲,成本,健康環保,智能(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電網、智能交互),品質等幾大方面。
在具體技術層面也有相通之處。比如,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認為,先進有效的系統結構動態優化技術對提升中國家電產業技術軟實力、產業競爭力和產業轉型創新等方面,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天鵝研發三年戰略整體規劃”中,整機系統級優化設計的概念被提出,包括結構動力學平臺優化設計、流體動力學平臺優化設計和主控系統優化設計。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認為,整個產業所面臨的嚴峻競爭形勢,將“倒逼”企業在系統結構動態仿真優化技術方面加大投入,最終為企業從制造型向創新型、粗放型向節約型轉變提供保障。而對仿真技術的掌握,正是胡自強一到小天鵝就一直強調和培養的。
讓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萬春暉印象深刻的是,在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中,對所有的產業目標,不但有具體的實施路徑,還有明確的量化目標和實施落地時間表。“這讓這份《路線圖》指導意義更強,更加具有可實施性。”萬春暉說。
在2013年10月的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上,筆者曾就2013年版《洗衣機技術路線圖》對胡自強做過一次采訪。在采訪中,胡自強說:“路線圖就擺在那里,各個企業能做多少、怎么做,就看各個企業自己了。實際上,小天鵝就是按照這個內容和方向往前走的。”這句話在當時的稿件中并沒有寫到,卻讓筆者今天仍記憶如新。
除了《家電技術路線圖》,2012年和2013年,胡自強連續參加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2014年,他代表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參加了IRHAMA(全球家用電器協會圓桌會議)在韓國的會議,沒有能夠參加技術大會。他連續參加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技術委員會會議,參與行業技術發展交流,以自己的視野、經驗和研發能力,推動行業發展。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胡自強的這些所作所為,無不體現了他心系中國家電業發展的格局和歷史使命感。(未完待續)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陳莉,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