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廢舊家電:解碼存量市場,推進綠色發展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2年5月23日,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出了關于在“618”促銷季開展家電產品“以舊煥新”活動的倡議。對于已經邁入存量時代的中國家電市場,“以舊煥新”不僅是短期內穩消費的必然選擇,更是一項面對存量市場的長期策略。
這其中,廢舊家電的地位不容忽視,它既事關家電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全鏈條的暢通,也與家電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息息相關。
政策密集出臺,重回聚光燈下
并不起眼的廢舊家電,近幾年重新回到政策聚光燈下,頻頻現身多項國家級規劃。
2021年7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該規劃明確部署了五大重點工程和六大重點行動,其中就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為未來5年廢棄電器電子回收與處理行業的發展規劃出清晰的路線圖。該行動內容涉及: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鼓勵多元參與,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網絡,繼續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支持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方式建立回收體系,引導并規范生產企業與回收企業、電商平臺共享信息;引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流入規范化拆解企業;保障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全過程的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強化科技創新,鼓勵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支持規范拆解企業工藝設備提質改造,推進智能化與精細化拆解,促進高值化利用。
2021年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該方案也將“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暢通家電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全產業鏈條”設定為“十四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2021年底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也在“促進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這一主要任務下提及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與此同時,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也在這兩年重新定調。伴隨著新固廢法的實施,自2020年9月1日起,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針對廢舊產品的“責任”也由繳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正式延伸至“回收”領域。此后,國家相關部委針對基金制度和回收目標責任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
針對基金制度,2021年3月22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知,再次下調了基金補貼標準。同年9月10日,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了《吸油煙機等九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環境管理與污染防治指南》,旨在規范和指導吸油煙機、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監視器、移動通信手持機、電話單機這9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拆解處理工作。至此,在拆解處理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的14類產品時,處理企業的環境管理與污染防治工作均有標可依。
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也在近兩年加速進入落地階段。
2021年8月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按照企業自愿、政府支持、示范引領、有序推進的原則,在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4類家電產品中,鼓勵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依托產品銷售維修服務網絡構建廢舊家電逆向回收體系。
緊接著,《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實施細則》于2022年2月發布,從適用范圍、目標確定及資料證明、數據報送與地方審核、第三方評估等方面,明確了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家電生產企業在申請、資料準備、報送,以及地方審核、第三方評估及結果公布等環節的操作細節。
就在不久前,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已經落地啟動,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6家家電企業將率先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上述6家企業2022年的合計目標回收量達到1700萬臺,這約為中國“四機一腦”年度規范拆解量的五分之一。
某種程度上,這是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實施后,針對廢舊家電的制度構建,第二次登上了關注的高點。引用此次采訪中一位受訪對象的話:“對于廢舊家電回收和處理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歷史機遇,而且更多的相關方開始關注并認真思考廢舊家電的價值。”
以舊煥新,促進家電更新消費
事實上,正如這位受訪者所言,廢舊家電的價值可能確實被低估了。
廢舊家電,不僅是家電產品走入生命周期尾聲的一個狀態,更是開啟新一輪家電消費的“鑰匙”。
《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四機一腦”的理論報廢量約為2.08億臺,其中電視機6260萬臺,冰箱4162.2萬臺,洗衣機3542.9萬臺,空調4454.7萬臺,微型計算機2421.8萬臺。另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估算,2020年中國約有1.5億臺的大家電達到安全使用年限,其中,冰箱超過4800萬臺,冷柜超過900萬臺,洗衣機超過3700萬臺,空調超過5200萬臺。
無論理論報廢量,還是超期服役產品的數量,都在展現著同一個現實——龐大的存量市場正在等待家電企業挖掘,而啟動家電更新消費的第一步正是將廢舊家電“請出家門”,為新產品走入更多中國家庭“掃清障礙”。
如今,無論家電渠道商,還是家電品牌企業,都開始圍繞廢舊家電進行布局。家電渠道正在通過常態化的以舊換新服務,拉動新產品的銷售;越來越多的家電品牌企業也開始利用自有的線上線下渠道,打通通向消費者的回收通路,將更多的力量向“廢舊家電”傾斜。以“收舊”拉動“售新”,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
從國家的政策導向來看,廢舊家電同樣是促進家電更新消費、綠色消費的重要立足點。
早在2020年,《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就曾明確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促進廢舊家電規范回收數量大幅提升,廢舊家電交售渠道更加便利順暢,家電更新消費支撐能力明顯增強。今年啟動的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也正是為了貫徹這一方案而出臺的具體舉措。
同時,規范回收和處置廢舊產品也是推進家電綠色消費的重要抓手。今年年初發布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不僅強調了鼓勵引導消費者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大力推廣智能家電等消費領域的工作,還提到了“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廢舊家電、消費電子等耐用消費品回收處理,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等內容。國務院辦公廳4月25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也同時提到了“鼓勵購買綠色節能家電”和“推動家電回收利用”兩個方面。
可見,在消費恢復較慢的大背景下,要穩住家電消費的基本盤,“售新”和“收舊”是一體兩面、不容偏廢的。為此,部分地方已經開始啟動區域性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電器》記者截稿前的5月23日,在今年“618”促銷季啟動之際,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對外發出了開展家電產品“以舊煥新”活動的倡議,倡議家電企業聯合經銷商,特別是通過線上線下家電選購平臺和區域龍頭經銷商等重點渠道,在“618”促銷季開展家電產品“以舊煥新”活動。
構建長效機制,開啟綠色紀元
除了推動消費轉型,廢舊家電未來對于中國家電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已經成為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中國家電生產企業而言,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實施,對行業和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對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已經從生產環節延伸到了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
不少家電企業已經擔負起“先行先試”的責任,圍繞廢舊家電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格力、長虹、TCL已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領域耕耘多年,旗下的拆解處理企業均擁有基金補貼資質。海爾則已經以回收為切入點,向拆解環節延伸,構建“回收-拆解-再利用-再循環”的產業體系,推動形成覆蓋全國多個縣市的回收處理網絡,海爾旗下的拆解工廠將于年內投產。美的集團也于今年3月啟動了綠色回收行動,針對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4類大家電產品,不限品牌,提供“綠色回收+換新補貼”雙重優惠,并推出了拆、送、裝一體便捷服務。
圍繞廢舊家電構建長效促進機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政府、生產企業、回收企業、處理企業等相關方共同探索和改進,例如基金制度的調整、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的完善、生態設計鼓勵機制的建立等。
更為重要的是,碳達峰、碳中和已經被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的廢舊家電,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不僅關系著家電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全鏈條的暢通,也將為綠色消費轉型提供支撐,更是確保碳達峰、碳中和如期實現不容忽視的一環。
如今,中國已經步入綠色低碳發展的新紀元,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或將為家電行業綠色發展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