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政策方向,中國光伏產業的風口過了嗎?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隨著2020年國家“雙碳”目標的正式公布,支持發展光伏項目的政策從國家到地方,從宏觀到微觀,如雨后春筍般接連發布。過去兩年,雖然中央財政補貼退坡,但光伏產業仍然借政策的東風快速發展。本刊摘取部分重要政策,將產業支持力度呈現給業界。
2021年重要支持政策
光伏產業是一個政策導向型行業,政策對行業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2021年光伏產業地位顯著提升,中央首次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光伏與“復興號”高鐵、國產商業大飛機、新一代運載火箭一起榮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紀念郵票。這一年,不僅國家利好政策頻出,而且地方政府也紛紛下發文件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
國家政策方面,一系列明確光伏在整個新能源體系乃至電力系統中地位的文件相繼發布,為光伏產業的躍進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首次明確了新能源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了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2021年4月20日,國家能源局在《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提出,2021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后續逐年提高,到2025年將達到16.5%。
6月20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正式下發《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擬在全國組織開展整縣(市、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并提出申報試點的縣應滿足:黨政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工商業廠房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30%;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20%。根據通知,目前全國共有676個整縣(市、區)列為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在《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提出,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
2021年補貼政策變化
2021年,除上述目標性、指導性的政策,對光伏產業發展影響巨大的還有度電補貼政策。
為了明確光伏度電補貼幅度,2021年,各部委接連發布4個政策文件。5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對《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1年戶用分布式光伏補貼5億元總補貼額。6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印發了《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明確指出,對2021年納入當年中央財政補貼規模的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其全發電量補貼標準按每千瓦時0.03元執行;對確定的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于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網的,上網電價繼續按每千瓦時1.15元執行,之后并網的中央財政不再補貼。6月1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1年新建項目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
據《電器》記者了解,自2018年“531”事件后,光伏度電補貼逐年下降。2021年是國家層面光伏度電補貼的最后一年,也是進入平價上網時代的第一年。
2021年,推動光伏行業發展的另一個變化是,項目指標的發放和審批由國家能源主管部門下放到各省市級能源主管部門。在以地方為主導的新能源開發市場中,光伏投資開始背負拉動地方經濟、稅收的任務。2021年,全國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下發了光伏項目管理辦法。
從國家到地方,在政策的推動下,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大爆發。國家能源局在2022年第一季度線上新聞發布會上披露,2021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54.88GW,為歷年來最高。其中,光伏電站為25.6GW,分布式光伏為29.28GW,約占全部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55%,分布式光伏的新增裝機首次超過集中式光伏電站。
2022年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2022年,在國家政策的強勢推動下,農村光伏和戶用光伏迎來快速發展。
1月6日,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下發了《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對農村光伏發展予以統籌規劃,如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利用農戶閑置土地和農房屋頂建設光伏發電、建設光伏+現代農業等。
1月21日,發改委、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中直管理局聯合印發了《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大力推廣建筑光伏應用;加快提升居民綠色電力消費占比,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生活中的應用。
1月24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
2月10日,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下發。該意見提出,在農村地區優先支持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以及沼氣發電等生物質能發電接入電網,電網企業等應當優先收購其發電量;鼓勵利用農村地區適宜分散開發風電、光伏發電的土地,探索統一規劃、分散布局、農企合作、利益共享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經營模式。
2月11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提出,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地區光伏、風電發展。
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暨“2022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光伏建設。
3月11日,住建部發布了《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國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0.5億千瓦以上,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55%。
5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引導縣城分布式能源發展,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5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再次提及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
與此同時,2022年,中國光伏進入全面無補貼時代。伴隨著戶用光伏0.03元/千瓦時×20年的度電補貼支持的消失,地方政府正逐漸成為戶用光伏市場的政策推動者,用地方財政補貼填補國補退出留下的空缺。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30個省、市、區明確了光伏補貼政策。
2022年,國家政策還加大了對公路、沙漠、戈壁等光伏項目建設支持的力度。
1月18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發布,鼓勵在交通樞紐場站以及公路、鐵路等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及儲能設施。
1月2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了《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該文件兩次提及光伏:一是因地制宜推進公路沿線、服務區等適宜區域合理布局光伏發電設施,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及并網技術研究。
1月29日,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該規劃提出,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黃河上游、新疆、河北北部等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2月10日,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
2月18日,發改委聯合11個部門印發《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組織實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實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鼓勵中東部地區發展分布式光伏,推進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海上風電發展,帶動太陽能電池、風電裝備產業鏈投資。
2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促進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消納;配合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研究新型儲能的配置技術、合理規模和運行方式。
3月5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以沙漠、戈壁、荒灘為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建設。
6月1日,九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要求發揮區域市場優勢,推進 松遼、冀北、黃河下游等以就地消納為主的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在內蒙古、青海、甘肅等西部北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友好、經濟優越、體現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
此外,大力研發光伏技術也被寫入國家政策規劃中。4月2日,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聯合下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規劃提出,積極發展新型光伏系統及關鍵部件技術、高效鈣鈦礦電池制備與產業化生產技術、高效低成本光伏電池技術和光伏組件回收處理與再利用技術等。
對于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走勢,《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2年,隨著戶用光伏的持續增長,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有序開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分批建設,以及各類“光伏+”項目、一體化項目的實施,中國光伏發電將進入集中式與分布式齊頭并進的發展階段,預計2022年中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
重點省份政策
自2021年以來,全國31個省份陸續下發了各省的光伏規劃政策。政策主要包括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十四五”光伏發電規劃、光伏發電項目規劃、光伏發電相關的補貼政策等。其中,重點省市包括江蘇、山東和甘肅等。
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江蘇省是傳統光伏產業大省,既是光伏產業高地,又是分布式光伏的主要市場。《江蘇省分布式光伏市場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1年全國新增的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中,江蘇排名全國第五,無論新增規模還是累計規模,江蘇省均居全國前列。截至2021年12月,江蘇分布式光伏累計并網規模為982.91萬千瓦,戶用光伏并網163.37萬千瓦,占比約為17%;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累計并網819.54萬千瓦,占比約為83%。
為發展光伏產業,2021年,江蘇省發布了《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支持我省光伏發電發展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6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與集中式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2GW、14GW。《關于支持省光伏發電發展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在集中式光伏方面,江蘇省將推動光伏發電與農林牧漁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利用墾區農場、采煤塌陷區、沿海灘涂、養殖魚塘、農業大棚、山地丘陵等空間資源,優化推進“光伏+”基地化開發。在分布式光伏方面,江蘇省將深挖地區分布式光伏發展潛力,加大光伏發電在高速公路沿線、鐵路邊坡及沿線設施等交通領域的應用,鼓勵在大數據中心、5G基站、糧庫、倉儲等布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建工業園區、新增重大項目原則上預留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的位置。
山東省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憑借先發優勢及近年來持續進行大規模投入,在全國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中穩居全國第一。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山東省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為8.67GW,占全國總新增量的29.61%。
2022年,山東省擴大光伏應用的動作還將繼續加強。2022年1月,《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提出,到“十四五”末,山東省光伏裝機規模將達到5700萬千瓦;“十四五”期間,山東光伏新增規模預期為3400萬千瓦以上。按照最新發布的《山東省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計劃》,山東省將加快“五大基地”建設,推動清潔電力逐步成為電力消費增量主體。其中,在海上光伏基地建設方面,統籌推進樁基固定式、漂浮式項目建設,打造“環渤海”“沿黃海”兩大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在山東省北部地區鹽堿灘涂地建設“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充分利用濱州、東營、濰坊等沿海區域鹽堿灘涂地,統籌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配套產業等深度融合,打造風光同場、儲輸并舉、綜合智慧、產業融合、生態友好“五位一體”的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構筑“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帶”。在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建設“光伏+”基地,以濟寧、泰安、棗莊、菏澤等地區為重點,采取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模式,打造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新型技術示范、特色種養殖、生態治理修復為一體的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
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等西部省份是國家光伏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域。在西部省份中,甘肅又是國家劃定的重要光伏省份。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上,從2021年到現在,甘肅省發布了《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新能源存量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3個重磅綱領性文件,提綱挈領地指明了甘肅省發展光伏的方向和決心。其中,《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電力外送與就地消納結合,著力增加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抽水蓄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供給,形成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持續推進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起,持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推動“光伏+”多元化發展。《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新能源存量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鼓勵在建存量600萬風光電項目按河西5市(酒泉、嘉峪關、張掖、進昌、武威)配置10%~20%,其他地區按照5%~10%配置儲能設施,現存項目明確建成時間,確保2021年前全容量建成并網。根據《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到2025年,甘肅全省光伏發電將達到41.69GW,相比2020年底累計裝機新增32.03GW,同時穩步有序推進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3.5GW,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600萬千瓦。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