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多元化戰略領域再延伸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8月30日,格力電器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52.22億元,同比增長4.58%;歸母凈利潤為114.66億元,同比增長21.25%;基本每股收益為1.94元。在國內需求下行、出口市場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格力電器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動力源自空調、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業務。
空調主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
空調在格力電器整體業務中一直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不僅營收高達687.46億元,實現5.18%的同比增長,而且在總營收中的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了0.41個百分點,達到72.2%。
先來看家用空調業務。2022年上半年,憑借在空調領域深厚的技術實力,格力電器在家用空調領域的創新成果不斷。全新一代旗艦柜機——格力·至尊,搭載國際領先的分布式送風技術和恒暖除霜技術,具有新風、加濕、殺菌、凈化、10.1英寸交互屏、AI 語音等功能,可以作為家庭的智能物聯生態中心。格力星系列空調,具有創新的雙導風旋轉結構,首次在分體機實現上下出風功能;搭載56℃回風殺菌功能,實現空調蒸發器、面板、進風口、風道、出風口處的全方位殺菌。
同時,2022年上半年,格力電器不斷開拓暖通設備市場,在各領域打造出了眾多樣板工程。在家用中央空調板塊,格力電器市場份額超過30%,行業排名第一,上半年格力電器家用中央空調出貨額增長率高達43%,增速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在高端制造和工業板塊,因國產化趨勢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公司上半年中標近百臺大型機組,總冷量超30000RT;在交通設施板塊,在國內交通設施領域高額投資的帶動下,公司在全國各地機場、高鐵、地鐵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項目,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并滲透到各個細分領域;在數據通訊板塊,格力電器中標了基站空調、精密空調集采以及大數據中心產業基地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項目;在醫院醫療板塊,反復的疫情帶動了方艙需求,公司完成了大批項目的落地,上半年中標4個千萬級醫院項目,并與兩個重要客戶達成戰略協議。此外,格力電器還落地了多家酒店集團和冷凍冷藏項目,成功中標多個煤改電、公共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并與多家房地產企業、大型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
多元化戰略推進,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業務成亮點
工業領域產品是格力電器多元化產品戰略下的核心組成部分。格力電器的工業領域產品涵蓋高端裝備、工業儲能、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壓縮機、電機等。
得益于多元化戰略的有效推進,2022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工業板塊中的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業務釋放出強勁的動能,以較快的增速支撐格力電器整體營收、利潤增長。2022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工業制品營收達到28.88億元,同比增長57.79%。綠色能源業務營收為19.26億元,同比增長131.57%。
上半年,格力研發團隊開發的熱泵雙級增焓壓縮機、冰箱用高效寬頻活塞壓縮機、小冷量磁懸浮壓縮機等為工業制品業務的發展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其中,熱泵雙級增焓壓縮機應用一級缸雙級壓縮、低吐油設計等創新技術,大幅提高了一級缸排量和運行壓比,實現了-40℃超低溫環境可靠制熱。該產品已廣泛用于國內、北美、歐盟等地區低溫熱泵 市場,年銷量增長達140%。冰箱用高效寬頻活塞壓縮機可使冰箱的降溫速度提升30%、冷凍存儲溫度低為-38℃以下。該產品已系列化,并應用于格力BCD-452變頻冰箱,未來將應用到300~700升各品類冰箱產品上。
綠色能源業務主要是指格力鈦。格力鈦是格力電器在新能源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其業務主要包括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鋰電池和儲能業務。
綠色能源業務大增131.5%,主要源于格力鈦強勁的研發創新能力。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格力鈦新能源的專利《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負極片及鋰離子電池》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摘得鋰電池行業的發明專利“首金”。格力鈦磷復合新型儲能系統,充放電功率可擴大 2 倍,可在西部缺水地域建設,綜合性能指標接近抽水蓄能電站的水平,實現儲能價值最大化。光儲直驅變頻熱氟融霜制冷機組, 搭配了光伏發電、儲能及能源信息管理系統,相比于傳統的化霜方式,省電50%以上。全國首臺“光儲直柔”800VDC等級直流離心機組成功研制下線,機組采用純直流供電設計,主機系統全直流運行,可優先使用光伏、儲能等直流電,減小供電轉換環節,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2022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繼續為多元化戰略提供新的支柱。例如,上半年,智能裝備在珠海香洲三溪的智慧產業園正式投產,項目總占地面積為17.2萬平方米,總投資10.8億元,將打造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示范園。再比如,上半年,格力電器重點打造的高頻自動釬焊工作站、鈑金自動化智能單元島、數字化工廠的整體智造平臺,攻克了圖形化編程、柔性夾具、機器視覺識別及通訊、總線控制、多軸插補運動控制、張力扭矩控制等一系列數字化自動生產線的難題。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