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印發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5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十部門聯合印發了《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提出,到2025年,健全成果項目庫和企業需求庫,完善賦智對接平臺體系,遴選一批優質的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機構,推動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業落地轉化;開展不少于30場賦智“深度行”活動,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現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圍繞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全成果轉化服務格局,促進中小企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形成閉環激勵機制,構建成果“常態化”匯聚、供需“精準化”對接、服務“體系化”布局的創新生態,實現成果價值和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在推進成果“常態化”匯聚方面,《專項行動》提出,要加大先進適用技術供給,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各類重點實驗室、科技型骨干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加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供給并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增強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的供給及推廣,支持中小企業實施智能制造與建造,通過智能化技術改造和“上云上平臺”,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在實施供需“精準化”對接方面,《專項行動》指出,要加大科技成果數據開放共享。完善賦智對接平臺體系,提升成果展示、需求梳理、技術交易、能力培育、場景示范等“一站式”服務能力。持續開展賦智“深度行”活動,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等優勢產業集聚區率先開展“深度行”活動,支持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圍繞地方產業發展需求舉辦“深度行”活動。同時,還要促進大中小企業合作,鼓勵大企業通過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引導大企業通過生態構建、基地培育、內部孵化、賦智帶動、數據聯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典型模式,有效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在加速服務“體系化”布局方面,《專項行動》指出,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組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專利導航服務,優化企業技術路徑選擇與知識產權布局,加強高價值專利儲備。優化升級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推動開展知識產權交易服務。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