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行業標準立項
填補行業空白,產品容積將規范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9年,中國廚電市場依然處于調速換檔的階段,傳統廚電品類增速放緩,嵌入式一體機這一新興品類卻異軍突起,成為廚電市場的一匹“黑馬”。其中,蒸烤一體機發展迅速,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然而,不得不正視的是,電烤箱、電蒸箱以及蒸烤一體機的產品標準都處于空缺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質量的提高。
為解決這一問題,老板電器牽頭,《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行業標準制定計劃已經立項,并于7月通過專家評審,目前已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審批。據杭州老板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二部部長阮華平介紹,根據規劃,該標準將于2021年完成制定。
從4個方面著手制定
《電器》記者了解到,《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標準將從容積、性能指標、零部件可靠性及密封性等方面著手制定。
消費者選購蒸烤一體機時,容積是最直觀的對比參數。但目前,容積虛標現象非常常見。阮華平表示,因為沒有統一的容積測量方式,實際容量為40L的產品,有的企業可以標稱到60L。為此,《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標準中將明確容積測試方式,并且要求實際容積不得低于額定容積的95%。
同時,相比電烤箱和電蒸箱,蒸烤一體機具有4個獨特的產品特性:高溫度蒸、加濕烤、邊烤邊蒸以及先蒸后烤。例如,電蒸箱實現不了120℃蒸、150℃蒸,但蒸烤一體機可以實現;電烤箱沒有蒸汽模塊,實現不了加濕功能;電蒸箱和電烤箱也沒有辦法進行邊蒸邊烤以及先蒸后烤。針對蒸烤一體機獨有的功能特點,《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標準將有相應的性能要求,例如溫度均勻性、溫度偏差、底部冷凝水、烹飪結束時的參與水量等指標。
由于產品特性,蒸烤一體機的使用環境溫度高,濕度也高。因此,相對僅是溫度高的電烤箱以及僅是濕度高的電蒸箱而言,蒸烤一體機對零部件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標準中將對零部件可靠性有所要求。阮華平表示:“如果企業不關注零部件的使用壽命,蒸烤一體機在使用一年后很有可能會出現故障?!?br />
除此之外,《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標準還將對密封性有所要求。蒸功能本就對產品的密封性有一定要求,但是蒸烤一體機因為運行溫度更高,產品結構也與電蒸箱有所不同,所以對密封性要求也就更高。
標準起草具有迫切性,微蒸烤產品尚存弊端
當前,各廚電廠家推出了帶有不同功能、不同性能的蒸烤一體機。但是,國內并有蒸烤一體機產品指標,缺乏對性能指標、使用體驗、烹飪效果等方面的規范。某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一些企業采用的標準是IEC 60350-1《家用烹飪電器 第1部分:電灶、烤箱、蒸汽烤箱和烤架 性能測試方法》。他進一步解釋說:“該標準雖然包含了適用于蒸烤一體機的部分性能試驗方法,但未規定指標限值。同時,蒸烤一體機在與IEC 60350-1中涉及的產品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中國地區有獨特的飲食習慣、廚房布局,難以直接套用這一國際標準。”因此,國內出臺相關標準具有迫切性。
《電器》記者了解到,中國電烤箱和電蒸箱產品標準目前在報批中。但阮華平認為,這兩個標準并不適用于蒸烤一體機。因為蒸烤一體機作為功能集成產品,與電蒸箱、電烤箱具有顯著性差異,例如在一些功能上有所弱化,且存在獨特的功能特性。因此,制定適用于蒸烤一體機的產品標準,對安全、性能和試驗方法等各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該標準并沒有涵蓋另一類嵌入式一體機——微蒸烤一體機。阮華平對此的解釋為,微波爐產品發展較早,行業已有相關標準?,F行微波爐產品標準已經涵蓋一些對微蒸烤產品性能的要求。同時,微蒸烤一體機的平臺以微波為主,蒸和烤不是主要功能,產品對密封性要求不高,且蒸汽量不足。所以,現行微波爐標準中涵蓋的微蒸烤一體機相關內容,對蒸功能和烤功能的性能指標要求不高。目前行業中對微波、蒸、烤3個功能都很強的產品并不多,僅有松下、博西家電推出的兩三款產品可以實現,市場規模還沒有達到起草微蒸烤一體機標準的階段。
將引導企業規范生產
當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用電器集成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使得蒸烤一體機市場近年來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7月,線上市場蒸烤一體機零售量占比為25.1%,零售額占比為14.0%;線下市場零售量占比為53.3%,零售額額占比為33.2%。
然而,在蒸烤一體機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標準的缺失使得產品良莠不齊,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該標準某起草人告訴《電器》記者,《家用和類似用途蒸烤一體機》標準的出臺,將很好地規范行業,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使廣大消費者能夠買到安全的、物有所值的蒸烤一體機產品。他表示,該標準一旦實施,沒有技術能力的企業勢必將被淘汰。同時,統一的規范和要求,能更好地引導企業規范生產,保障消費者權益。“只有高標準、嚴要求,才能迫使企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從員工素質、企業管理等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該標準某起草人說。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