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水行業:新常態下迎挑戰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刊記者 李志剛
“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拿這些對經濟“新常態”特征的描述詞匯,來形容時下火爆的凈水行業再適合不過。近兩年,中國凈水行業不斷上演整合并購、跨界涌入、技術升級以及戰略合作的戲碼,將聲名不顯的邊緣產業發展成如今勢頭正猛的新興產業。
毫無疑問,發展了20余年的中國凈水行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洗牌或許就在未來兩年,凈水器品牌巨頭或將出現。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凈水行業將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
多方推動 發展迅速
中怡康數據顯示, 2012~2014年,凈水設備零售額同比增長分別為62.7%、74.5%和69%。2015年凈水市場開局良好,前兩個月零售額同比增速依然保持60%以上。通過與多家主流凈水器企業負責人溝通,《電器》記者了解到,凈水行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行業標準等宏觀利好因素。
4月16日“水十條”正式誕生。《電器》記者發現,不少業內人士紛紛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這一信息并稱利好。據悉,國家將投資萬億元治理水污染,這無疑是給全國人民帶來福祉,也引起了人們對水污染的關注。全國衛生生產企業管理協會凈水產業分會副秘書長唐鵬表示,解讀“水十條”,有兩點值得注意:第四條強化科技支撐中第十一小條重點推廣飲用水凈化;第八條有關部門參與保障飲用水水安全。但能否像某些企業負責人所言,對凈水器市場產生不可估量的驅動作用,還需時間的檢驗。
中怡康預計,2015年凈水設備市場規模或將達到240億元。對凈水產品的持續增長,CILLY水の麗CEO龐亞輝表示,在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家電增速明顯放緩的今天,凈水產品表現堪稱優異。青島海爾施特勞斯水設備有限公司企劃總監鄒浩認為,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與監管,對凈水行業起了重要的作用。“僅在2014年安吉爾在衛生品質方面接受到的檢查就有將近70多項。”安吉爾飲水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孔娜說,“隨著質量監督力度加大,對真正沉淀下來、想要建立品牌的企業而言,反而會是一種幫助。”
“對行業標準的重視與推行也是凈水產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鄒浩說。據悉,為提高凈水器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家電標委會組織制定了四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包括GB/T30306-2013《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內芯》、GB/T30307-2013《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QB/T4692-2014《家用和類似用途凈水機維修維護服務規范》和QB/T《家用和類似用途連續式凈水機安裝規范》。上述標準主要規范了常見家用凈水設備的性能要求,與GB4706系列的電氣安全要求、GB21551系列的抑菌除菌要求等標準一并構成了現行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
國家標準委農業食品標準部處長孫華表示,在凈水器標準領域,還有兩個重要的標準正在制定,涉及生活飲用水一般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以及家用和類似用途凈水機性能測試規范,分別對凈水器衛生安全、功能評價和測試方法進行規范。隨著相關標準的制定與推行,凈水行業必將呈現健康有序的發展。此外,龐亞輝表示,水污染事件頻發、媒體對凈水行業的報道以及企業對消費者的教育也是推動凈水行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界涌入 著手布局
目前,國內凈水器行業還處于消費的啟蒙期和市場的培育期。孔娜表示,中國的消費者對凈飲水產品的擁有率還很低,僅約占5%,與歐美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孔娜進一步解釋說:“從第三方數據來看,凈飲水行業的容量將達到冰箱和空調級別,還不能說已經形成‘紅海’。”雖然凈飲水行業才剛剛開始,面對尚無巨頭的局面,企業紛紛布局,激烈的競爭或許轉瞬即至。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協會專家向《電器》記者細數目前凈水行業的“熱鬧”景象。專注水家電的凈水企業如安吉爾、沁園、CILLY水の麗、艾波特等在市場表現十分活躍,市場份額也是持續增長。龐亞輝表示,CILLY水の麗剛搬入新廠,另有35畝地正在籌備中。擴產計劃在凈水領域頗為常見,嚴玲告訴《電器》記者,凱芙隆有兩個生產基地,廈門生產基地年產近100萬臺。“蘇州基地已經建設一半,設計年產能為300萬臺。”
與不少欲擴大產能的水家電企業相比,老牌勁旅明顯準備充分。據浙江沁園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長慶介紹,沁園目前擁有40萬平方米的廠方建筑面積,30條生產線,年產能逾400萬臺,足以在未來幾年滿足凈水器市場的需求。2014年,安吉爾與陶氏共建實驗室,第一個重要課題就是了解中國每個區域的水質情況。孔娜說:“用戶看中的是凈化效果與回收率,安吉爾就是要降低廢水的排放量,增加凈水器的回收率。”
隨著凈水行業熱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傳統家電企業開始涉足凈水市場,如海爾、美的、TCL等。傳統家電企業憑借產品線長,擁有品牌效應,進入凈水行業后發展比較快。據了解,美的凈水產品覆蓋家庭飲水、用水及大型商場飲水解決方案。美的生活電器戰略企劃主任工程師昂永程介紹,未來美的會對包括膜、濾芯以及水系統等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投入。
海爾方面表示,未來會更注重產品的創新、用戶體驗以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鄒浩說:“海爾2014年凈水器銷售額約5億元, 2015預計銷售額達到7億元。”
此外,原本從事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企業也投身凈水領域,例如A.O.史密斯,四季沐歌、同濟陽光等。雖然進入行業不如前者早,但在技術研發上都頗為投入。陳琦告訴《電器》記者,A.O.史密斯在凈水方面大約有60名工程師,并針對中國消費者需求做研發,上市短短4年,市場占有率最高時突破20%。
對太陽能企業而言,轉型做凈水器不得不面對如何解決技術儲備不足的問題。同濟陽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小英坦言:“與傳統水家電企業相比,后進入凈水行業的太陽能企業研發能力稍顯不足,但同濟陽光已與家電研究院合作,提升產品研發能力。”
同為太陽能企業跨界進入凈水行業的四季沐歌,在技術研發方面顯然有自己的打算。據了解,2014年,四季沐歌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家用凈水器的核心技術進行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四季沐歌集團凈水營銷公司總經理趙世旺認為:“這次合作,無疑將提升并伸延企業核心競爭力。”隨著各大企業的布局與行業規模穩步上升,昂永程預計:“行業洗牌或將在近兩年發生,小品牌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材行業頗有建樹的中國聯塑集團以及從事直銷行業的安利、完美等品牌也推出自己的凈水產品。凈水器已經吸引到互聯網企業的關注,小米有意推出低價款反滲透凈水產品。面對如此“熱鬧”的景象,趙長慶認為:“大量企業進入凈水行業的同時也把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帶入了凈水市場。這有利于促進整個凈水行業的發展。”在被業內專家預計不下3000余家企業的凈水行業,雖然沁園、安吉爾、A.O.史密斯等品牌占市場份額相對較高,但整體市場的品牌集中度仍然很低,多方競爭極為激烈,野蠻生長并未擺脫。而行業無序競爭帶來的問題卻已凸顯。
魚龍混雜 質量堪憂
一方面,中國水資源緊缺,水質污染嚴重,給凈水行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另一方面,行業巨頭也在不斷加大對凈水行業的投入。但凈水產品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江蘇省質監局2015年3月公布的60個批次凈水器產品的抽檢結果顯示,有36個批次的凈水器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達到60%;而國家質檢總局在2014年7~11月對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33家凈水器生產企業的抽檢結果顯示有13家企業部分產品不合格,占抽檢總數的40%。其中,包括重金屬砷、鉛含量超標等問題。趙長慶認為:“要解除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凈水企業應該提高質量意識。凈水行業和國家相關部門可加強行業規范、行業標準,加強對整個凈水行業的監管力度。”
也有企業負責人表示,“涉水批件”下放慢、排隊時間長等問題。據《電器》記者了解,過去讓企業頗為糾結的“涉水批件”,其實已經有很大改善。據了解,涉水批件是國家衛生部頒發的具有涉水產品生產的許可證批件,相當于食品安全許可證。消費者可直接上政府官網查驗真偽。不過衛生部將涉水產品衛生行政許可審批權下放至省級單位。“目前,在企業手續準備齊全,審批種類申報清晰的情況下,拿下審批問題不大。”唐鵬說。
《電器》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凈水器在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技術的涌現并不多。“不是說企業重生產、輕研發;重銷售、輕售后而是相比生產、銷售人員,企業里更缺研發與售后人員。”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負責人這樣說道。
嚴格來說,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推行對行業亂象還是有一定的遏制作用。2014年3月14日,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通報凈水器售后服務質量平均合格率僅為40%,遠低于其他家電。尤其是安裝不專業、售后不到位。易引起二次污染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龐亞輝說:“主要原因是數量眾多的小企業在前期發展過程中,常常忽略這些問題。”而A.O.史密斯、海爾、沁園、安吉爾等品牌企業普遍表示在發展過程中,非常注重安裝、售后等問題。
觀念轉變 消費升級
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EO葉建榮在2015年3月23日家用凈水器標準宣貫實施及技術交流會上表示,凈水器行業的春天還將延續,未來3年的增速還將保持在40%左右。
消費者由過去猶豫不決,變成主動咨詢購買。昂永程說:“這表明凈水機隨著前幾年積累下來的用戶基數增大,口碑效應開始顯現。”“在選購產品時,隨著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力軍,品牌知名度、產品和服務的人性化、購買渠道多元化將成為消費整體趨勢。”趙長慶說,“產品技術的發展將走向個性化、智能化、差異化和人性化,甚至是DIY定制化。”
“當然,說到觀念轉變的重要原因,中國工業進程中重金屬污染問題是不容忽視的。”A.O.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凈水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陳琦說:“針對中國飲用水與用戶的實際情況去研發產品,短短4年,已經在外資品牌中排名第一。”
凱芙隆(廈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玲告訴《電器》記者:“凈水器市場發展二十年,整體來講是一直發展,但沒有井噴,也遠沒有達到普及,這和人們健康飲水習慣及凈水器本身技術局限有關。” 不過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凈水器行業的未來大有可期。
另外,“凈水企業的宣傳不夠到位,還沒有完全讓普通老百姓了解到目前的水質狀況,沒有意識到凈水機對于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趙世旺說。對凈水行業未來的發展,嚴玲表示,隨著凈水技術的進步,使用簡單、經濟環保的產品,在多渠道的大力宣傳,在中國,凈水器最后會從“質變”帶來“量變”。對未來的發展與布局,主流企業一致認為,要開拓市場更要加快產品技術研發。同時,提升凈水器的安裝安全與產品售后服務亦不可松懈。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