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制造升級戰略“揭開面紗”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刊記者 常亮 于昊
近五年中,每一次走訪格力,《電器》記者總會試圖了解有關自動化戰略的進程和成果,但均未如愿。格力方面的回答一直是:自動化戰略正在實施,但還不到可以展示的時候。直到2015年8月,格力不僅對外展示了一系列自主研發的自動化裝備,更宣布依靠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進軍機器人領域。
“格力重工”揭開神秘面紗的同時,格力電器的自動化戰略和成果也終于呈現出來。作為自配套和提高自動化水平的重要環節,格力在裝備領域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自動化戰略布局初露端倪
機械手靈活自如,無人駕駛的小車沿軌道緩緩行駛,智能監控遍布各個角落,生產工序井井有條……格力的生產車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在紛繁復雜中蘊含著自動化的底氣。
面對工廠自動化場景,格力電器有關負責人顯得十分平靜,但又隱含自豪。他說:“格力早在2012年就開始規劃第一版自動化方案,以每年接近10億元的投資規劃工廠自動化,如今累計投資額已經超過20億元。計劃中,整個投資將達到38億元,并且這個投資額只是暫時的。針對自動化改造,格力的投資額是不設上限的。第二版自動化方案已經基本確定,由于涉及2015~2017年整個自動化方案的規劃,包括整個生產線自動化程度的提升,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制造裝備產業的產出,格力需要更精細的方案調整。”
格力如今推進的自動化戰略在《電器》記者與格力高層的訪談中展露無遺。首先就是廠房局部區域性的機器人使用、產品改造和生產線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將機器人完全自制化;其次是實現范圍性的智能監控,向未來無人化工廠推進;最后是自動化裝備的產業化。
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和自動化設備的改造是一個復雜且精密的操作。格力有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人與機器人的差別,首先是產品的模塊化改造,在實施自動化的過程中,要同步實現產品設計的自動化改造。產品設計如果不能調整,或者沒有配合調整,自動化將很難實現。
自動化設備的智能監控也是格力自動化戰略實施的重要一環。這不僅能使生產自動化,而且也能使管理更加現代化。另外,格力的自動化設備智能監控系統已經在某些工序的樣機上進行測試,預計2016年春節將實現普及擴展。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產業線的布局,包括工藝的調整,格力還專門在2015年6月成立了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對20個品類的產品系列和六大塊的產品基礎,重新整理標準體系。
機器人研發試水市場
自動化實施方案中不可或缺的是機器人。格力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據了解,格力第一代的機器人是在2012~2013年成功研發生產并投入使用的,第一代機器人本體是外購的,但是整個集成方案的核心是由格力自主研發生產。格力有關負責人甚至向《電器》記者透露,在2015年底前,150kg左右的機器人,格力基本上可以全面實現自制,包括各個零部件、集成方案、控制系統等。
談及機器人,格力工廠幾乎各個生產工序都有它的身影。在鈑金車間,沖壓聯線機器人正揮舞著機械手忙碌在各道工序之間,完成以往需要多道工序的生產。在烘干工序,因為烘干的內部溫度和外部周圍環境溫度比較高,現在基本替代為機器人。格力員工笑稱烘干上線機器人和烘干下線機器人為“兩器”。在焊接工序,無論激光焊接還是切焊,包括打膠、檢漏等,機器人臂展上夾持檢漏儀,可以實現自動化軌跡的檢漏。同時,對于重量重和溫度高的物體搬運,格力已全部實現由機器人操作。
據了解,格力機器人的全面量產是從2015年初開始的,目前每月產量為80~100臺,并且同型號的機器人格力的價格大概是市場主流價格的1/3,且效率提升20%。
受限于廠房和產能,格力并沒有立刻在機器人產量上發力。但是格力已經在珠海、武漢投建兩個智能裝備產業園,包括非標設備在內,年產值能夠達到30億元。
當談起未來針對機器人的規劃時,格力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使用的機器人基本都是通用型,叫工業機器人。在未來的規劃里,格力將研發與機床和設備的關聯產品,包括感知型、服務型的智能機器人。目前格力的機器人主要是應用在工業領域上。
制造升級效果明顯
據了解,從第一版自動化方案提出至今的三年,格力已自主研發出近100種自動化產品,涉及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
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自動化要求會越來越高,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也只會將越來越大。盡管短期內制造業自動化改造不能一步到位,但機器人的前景被持續看好。這也將成為格力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如今,格力的裝備制造布局已經覆蓋到數控機床、模具等產業。格力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格力制造的各類產品的品質將明顯提高,尤其是對產品制造的核心品質關鍵控制區的提高非常顯著。
格力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2015年6月,使用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替換出來的崗位已經超過5000人次。雖然自動化水平逐漸提升,但格力沒有炒掉任何人,而是給予工人不斷的訓練和培訓。
同時,自動化的提升也提高了生產效率。2014年,格力產值為1400億元,員工約為8萬人,人均產值接近180萬元。據三四年前的不完全統計,格力人均產值約為100萬元。整個人員結構發生變化,技術含量的崗位人員占比、研發人員的占比越來越高。
格力有關負責人稱:“格力要從單純的家電制造向裝備制造進行產業拓寬,或者叫產業下沉,產業要沉到基礎制造產業,去做那些別人看起來很基礎的東西,但不是做普通產品,而做這種高端的、智能的和自動化的產品。”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