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運行點評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6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運行點評
來源 中怡康 編輯 李曾婷
---------------------------------------------------------------------------------------------
2016年第一季度,彩電行業上下有別,品牌有異。所謂上下有別是指線上線下增長速度的差別。
根據中怡康的初步判斷,2016年第一季度,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較2015年同期下降3.1%,市場的運行狀況看起來不是很好。而不好的背后更是冰火兩重天,中怡康線上全渠道周度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線上市場彩電同比增長40.2%,線下市場同比下降10%。
市場經濟是人類參與的有效社會活動,因此就如同人類一樣是生命體。生命體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不僅可以從興奮和成功之中思考,更可以從壓力和刺激中受益成長。所以,我們看到業內的眾多企業以及從業者都在思考電商與實體店未來的發展。
京東從京東幫進化到專賣店就是這種思考后邁出的一步,此外包括Lepar等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策略。甚至在現階段,實體家電零售店也通過內購會、閉店團購等形式強化用戶體驗和購買轉化,也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中怡康認為,未來的實體店和零售店一定會從現在的上下有別走向上下大同,上下大同有三點核心要義:上下同型號、同型號同價、同價同服務。
就2016年第一季度來看,上下已經開始有更多的趨同點。從產品結構上看,曾經廣泛被認為線上是銷售低端產品的渠道,今天看來都成為“古今多少事”的一部分,都付笑談中。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來分享下,在剛剛結束的清明節周,55英寸及以上電視機零售量占比為線下26%,線上22.8%,已相差無幾。大尺寸化的趨勢是彩電行業最核心的要素,在核心要素上下趨同,品牌一致。但是在整體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以及競爭能力上,品牌間是存在差別的。
從2016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下降的數據上,我們可以猜想到大部分品牌面臨的壓力。從下圖我們可以很好的看出這種壓力在什么方位。下圖中的橙色線條是2016年1月和2月累計的各品牌零售量增長情況,這條線很明顯得分成了三部分。最左邊是國產品牌部分,從海信到海爾,除海爾有將近40%的增長外,國產其他主要品牌和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增下降;第二部分是外資品牌,這部分面臨的市場壓力最大,但是飛利浦有超過100%的增長外;第三部分是最右邊的線上品牌或互聯網新近品牌,這部分整體增長情況普遍較好。
其實互聯網品牌沒有明確定義。中怡康認為,智能彩電時代后,新進入彩電市場的品牌中,初始階段以電商為主力渠道、品牌定位年輕化、產品主打性價比、注重粉絲經營為特征的品牌可以算是互聯網品牌。這部分品牌進入彩電行業后,如同給彩電行業這個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巨大的漣漪,競爭、合作、變化等問題隨之而來。
我們從數據中可以看到以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市場份額的擴大,而中國整體彩電市場并沒有長足的增長,這就帶來了競爭的分化。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都面臨著壓力,在這種壓力下海爾、飛利浦等傳統的彩電老牌企業卻可以通過自身內部的調整,適應行業的變化取得較好的成長。
即使順勢而為,也不可能一天吃成胖子,如同諺語中講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現在明顯不是順勢,而是處于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壓力和變化會令整個行業變好,舉一個明顯變化的例子就是樂視正在將中國電視觀眾付費收看的習慣給有效的培養著,這會讓更多的企業看到這種新的機會,這就是壓力和變化下的進步。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