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布局,在爆發前夜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虛擬現實是2016年科技圈毫無疑問的寵兒,風頭不弱于在AWE2016大放異彩的“互聯網+”和智能家居。“Facebook高瞻遠矚,收購Oculus Rift”“HTC孤注一擲,押注Vive”“憑借虛擬現實概念,暴風科技一夜暴富”,這樣的“江湖傳說”不可盡信,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被譽為VR元年的2016,布局VR領域已經成為諸多企業的選擇。各類公司正“瘋狂”涌入VR領域,戰略不斷升級,布局逐步呈現。
前景可期,入局者甚多
據華爾街金融預測,2030年V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00億美元,在所有品類的智能設備中排名第二位。回顧過去的發展,業內普遍認為,PC通過30年的發展才滲透人們的生活,銷售額在2010年已經封頂;智能手機只用了5年時間就超過PC過去 20年的銷量,從2007年開始,智能手機經過9年的發展達到巔峰。有專業人士預計,從2016年開始,VR將在4年內超過手機的市場規模。智能設備滲透市場的速度正在加快,加速布局VR領域成為不少企業的共識。
從《電器》記者近期對各大VR會議、論壇的走訪來看,國內外企業布局VR領域的“姿勢”各不相同。微軟、谷歌等科技公司與“BAT”等互聯網公司的布局方式完全不同;創維、酷開、長虹、微鯨等黑電品牌與HTC、樂視、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頗有幾分“異曲同工”;暴風魔鏡、蟻視等創業公司則個性鮮明在內容方面,芒果、樂視、優酷土豆同樣投入巨大。
在國外,Facebook、谷歌、微軟、索尼等科技巨頭企業早已進入該領域。2014年,谷歌發布了虛擬現實廉價解決方案 Cardboard,初次試水VR。隨后,谷歌買下立體聲技術團隊 Thrive Audio、VR 渲染能力制造商 Skillman& Hackett等,并持續在VR領域出手布局,投資如 Magic leap、VR 電影公司 Jaunt、VR 場景公司 AltspaceVR 以及 VR 游戲開發商 Resolution Games等。在2014年發布Roomalive 技術不久后,微軟豪擲1.5億美元買下81項虛擬現實專利。Facebook在將 Oculus 招至麾下后,收購了手勢公司 Nimble VR、Pebbles,視覺公司 Surreal Vision、13th Labt等。就連近年來鮮有動作的蘋果,也收購了 VR 應用開發商 Metaio 和面部捕捉技術公司 Faceshift。從國外科技巨頭的動作可以看出,他們對VR行業的布局是從全產業鏈著手的。從國外科技巨頭推出的硬件設備來看,PC端頭顯和一體機較多,用戶體驗相比中國企業推出的移動端頭顯也更為優異。
在工信部正式將VR納入高度重視、扶持推廣的視野之前,國內企業早已開始大舉布局。看好虛擬現實的未來,是業界基本的共識。HTC虛擬現實新科技部門副總裁鮑永哲認為,VR是下一個改變人類的計算平臺,4年內所有行業都會被VR顛覆,所有人都將被VR影響,所有屏幕都將與VR相關聯。《電器》記者了解到,除了國內外的科技巨頭、頂級互聯網企業在布局VR外,很多中國的黑電和手機廠商在VR領域的戰略也不斷升級。一個多屏互動的時代或將來臨。而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公司,則把目光瞄準“平臺”、“內容”,并且投資部分初創科技公司。
“BAT”為主,布局內容市場
與國外企業從硬件設備入手、或是收購或是投資產業上下游企業的方式不同,“BAT”把自身定位在市場的中間層??培育VR硬件和內容的創業團隊,并通過開放自身平臺以促進VR硬件和內容開發,成為“BAT”在VR領域關注的重點。
Canalys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VR頭盔總出貨量將達到630萬部,其中40%都將登陸中國,其中不乏索尼的PS VR、Facebook的Oculus Rift以及HTC的Vive。Canalys市場分析師認為,中國VR市場的戰爭主要集中在軟件平臺的爭奪,遠遠超出了硬件范圍。2015年12月4日,百度視頻宣布進軍虛擬現實,推出VR頻道聚合市場上優質的VR內容鏈接,為VR愛好者和潛在用戶提供豐富的VR視頻、游戲、資訊等內容。百度自此成為BAT中首家布局虛擬現實的互聯網公司。此外,百度視頻計劃在全國10多個大中型城市的100多家購物中心、影城舉辦大規模的VR線下免費體驗活動,旨在通過線上內容聚合與線下體驗活動的結合的方式全面實現虛擬現實成為大眾娛樂的目標。
阿里“Buy+計劃”更讓人關注,據了解,阿里巴巴成立的VR實驗室第一個項目??“造物神”,就是要把虛擬現實技術融合到電商平臺,與商家聯手打造最大的3D商品庫,引領新一代消費模式,實現虛擬世界購物體驗。另外,阿里巴巴在內容方面全面啟動Buy+計劃。其旗下的影業、音樂、視頻網站等全面打造優質的VR內容。
緊隨百度之后,騰訊推出Tencent VR項目,布局全平臺戰略目標。另外,騰訊VR計劃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面向普通用戶的消費者版本產品,主要服務對象是便攜主機。直到2017年騰訊才開始發展手機VR和一體機。
“BAT”布局內容與平臺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而所“圖謀”的不是產品銷量,而是VR生態圈。另外如樂視、優酷土豆、芒果TV等視頻網站則上線了VR頻道。樂視致新安卓基礎平臺與新技術研發副總裁李強表示,樂視支持VR實時直播的云平臺,樂視會做VR音樂、演唱會以及VR體育直播等。
多屏互動,戰略升級
手機廠商對VR的熱情非同尋常,已經宣布進入VR領域的不在少數,如華為、樂視、三星、HTC等手機廠商。對此,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手機行業雖然依舊占領著極大的市場需求,在快速迭代升級中強勢吸金,但其實從技術根源上說手機業已經進入慢速增長的過渡期。移動VR頭顯設備與手機不可分割,兩者需要配合使用。更重要的是手機廠商在渠道布局多年,“上馬”VR優勢明顯。華為CEO 余承東也說過:“AR和VR是當期市場的熱點,屬于智能終端范疇,華為不可能不做。不過,當前尚不成熟,僅處于試水的階段。”
手機廠商試水虛擬現實設備,李強并不否認。“樂視推出了1999元的3D頭盔、149元的移動VR設備,目前重點研發的是一款與三星GEAR頗為相似的VR設備,在6月上市。”李強認為,“VR在技術方面突破了一定的瓶頸,已經到2C的銷售階段。更重要的是,VR設備可以帶來與電視機、Pad和手機不一樣的體驗,很有可能顛覆娛樂、游戲等行業。”
彩電業可以說是這些年變化非常大的傳統家電??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品牌、五花八門的顯示技術以及越來越低的價格。新興的VR仿佛成了彩電企業的新寵兒。據了解,2015年長虹成立了VR項目組,探索VR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并整合全球資源進一步在VR產業擴張。另外,三星、LG、創維、酷開、微鯨、樂視等黑電品牌也紛紛進入這一領域。
據了解,酷開作為業內知名互聯網硬件廠商品牌,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VR & AR事業部,從三個方面開始全面布局VR。酷開VR & AR事業部總經理李晶稱:“新上線的酷開系統VR版本,使得酷開系統成為首個將大屏OTT系統和VR系統打通的全平臺系統,實現了內容、用戶、后臺的一體化融合及運營。”她認為,VR行業還在起步階段,現階段酷開重點還是放在技術和產品的打磨上,不玩虛的生態,但會接入最好的VR+垂直大內容。據了解,酷開VR硬件產品一體機采用高通驍龍820平臺,名字叫“任意門”。
有著互聯網基因的彩電品牌對VR的重視程度同樣很高。看尚(CAN)品牌創始人付強說:“VR挺火,看尚(CAN)追蹤這一技術很久了。但是,坦率地講,VR技術產業鏈的成熟還需要很長時間。”他表示,看尚(CAN)一直在積極研究,從CIBN互聯網電視VR和3D電影上的布局。“我們有一家公司叫東方世界,是專注做3D和VR內容的公司,還有裸眼3D顯示,也屬于VR的分支。我們也在積極研究和儲備,或許在今年第三季度,我們會對外發布VR平臺和VR產品。”
此外,如剛踏入彩電業的微鯨科技這樣的新興品牌,也在關注虛擬現實設備。據微鯨科技CEO李懷宇透露,微鯨VR頭顯將采用2K低余暉超高清屏幕,擁有低至19ms顯示延時以及針對VR深度優化的VR ROM,在高精度顯示及減輕眩暈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然而領先的硬件設備只是基礎,創建優質內容體驗才是微鯨VR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硬件與內容上做雙優產品,才能引領用戶體驗的變革。
初創企業,落地迅速
2015年,是虛擬現實設備得到巨頭與資本青睞的一年,多家VR領域公司甚至獲得上千萬美元的融資,在移動設備端涌現了暴風魔鏡、靈鏡、小鳥看看、樂蝸科技、大相科技等產品,在PC端頭盔設備有大朋VR、蟻視、3Glasses、嗨鏡等。暴風科技甚至憑借VR概念讓股票暴漲成令人驚奇的一只“妖股”。
早在2014年5月14日,蟻視推出首款虛擬現實套裝ANTVR KIT(蟻視頭盔),并于美國KICKSTARTER網站開始眾籌,取得了比較不錯的眾籌成績。蟻視科技CEO覃政介紹到這款產品相比其他同類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全兼容,可以在PC、XBOX、PS、BLU-RAY和Android等平臺上使用。而近期,一加與蟻視建立合作,為LoopVR提供了無畸變光學鏡片,產品的尺寸是188mm×120mm×100mm,重量為366g(與三星GearVR尺寸差不多,GearVR重量為318克);它同時具有100°的大視場角,能與5~6英寸智能手機兼容,支持佩戴眼鏡。
相比巨頭涉足虛擬現實行業,創業公司在資金鏈、風險控制、公司運營等方面顯得有些不足,但也有自己的優勢。靈鏡VR 有關負責人表示,虛擬現實是非注重體驗的領域,通過大公司入股投資創業公司的方式,達到資源互補與行業拓展,是當下合作層面普遍的現象。至于未來哪類公司將在虛擬現實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在各類企業不斷升級的戰略中拭目以待。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