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好鍋做好飯”,電飯鍋專委會助力產業升級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為了推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降低和避免不必要的食品安全問題,2017年4月20日,中國家用電器協會電飯鍋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電飯鍋專委會)聯合15家企業共同發布了《電飯煲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常州)重點實驗室主任商貴芹,以及來自美的、九陽、格蘭仕、鴻智、湛江家用電器、蘇泊爾、德奧、海爾、華強、強力、松下、飛利浦、廣州輕出、天際、威王15家企業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另外,與會代表圍繞“味道、安全、營養、健康”的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多家企業代表參與話題討論,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問題。
推進“好鍋做好飯”
自2012年成立以來,電飯鍋專委會將“推進中國電飯鍋產業健康、積極發展”作為宗旨,以主任委員單位美的為代表的專委會成員企業為了實現“好鍋做好飯”的目標一直潛心苦練內功。此次發布的《電飯煲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正是專委會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會上,王雷介紹了電飯鍋專委會自成立以來所做的幾項主要工作。據介紹,電飯鍋專委會成立后,便對社會和市場需求進行了分析,了解中國與電飯鍋強國之間的差距,梳理了整個產業所面臨的技術瓶頸和產業目標,于2013年發布了《中國電飯鍋產業技術路線圖》,明確了未來5年及到2020年整個產業的技術研發目標、技術路徑和重點項目,為產業健康發展確定了方向。通過制定技術路線圖,不僅推動了產業升級,促進行業由“大”變“強”,也為政府相關工作提供依據。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電飯鍋現行能效標準受過去產品技術的局限,存在測試方法不合理,以及IH技術產品適用范圍存在真空地帶等問題。對此,2014年,電飯鍋專委會專門組織企業和相關機構圍繞標準展開深入討論,并進行專項測試,為修訂標準提供了數據支持。據悉,該標準已于2015年報批。
國人赴日購買電飯鍋成為2015年的社會熱點話題,也讓電飯鍋行業開始重新審視升級中的中國市場。事實上,中國不僅是制造大國,技術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然而,在2015年之前,中國企業對電飯鍋高端消費市場普遍缺乏信心。近幾年IH電飯煲等高端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增強了中國電飯鍋企業開拓國內高端市場的信心,但消費者對中國電飯鍋產業的實力卻不甚了解。為此,電飯鍋專委會成立了消費者教育工作組,于2015年編寫并發布了消費者教育手冊,引導消費者選購產品,開展消費者教育。同時,電飯鍋專委會還于2016年啟動消費者教育視頻制作工作。
《電飯煲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則是電飯鍋專委會2016年的重要工作成果。這一手冊是對《中國電飯鍋產業技術路線圖》既定任務的落實,更是中國電飯鍋產業提升自身水平、嚴格要求自己的重要體現。
電飯鍋專委會成立已近5年,除了成立時舉行過一次發布會,此次為其第二次對外召開發布會。在這5年間,雖然發聲不多,但電飯鍋專委會一直在圍繞行業發展開展工作。王雷解釋了一向低調的電飯鍋專委會舉辦此次發布會的原因。她說:“首先,今天發布的《電飯煲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所涉及的內容,與消費者息息相關;其次,告訴業內人士,在這5年中,電飯鍋專委會一直在用負責任的態度完成既定的目標;此外,借此機會告訴消費者,電飯鍋企業對產業升級正在不斷努力,提升國產電飯鍋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增加對中國電飯鍋行業的信心。”
《電器》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7年電飯鍋專委會將繼續圍繞行業共性問題進行討論,推進《米飯評價標準》的制定工作,完成消費者教育視頻,并商討技術路線圖的修訂工作。
《電飯煲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發布
會上,電飯鍋專委會聯合15家電飯鍋企業共同發布了《電飯煲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手冊》是由電飯鍋專委會主導制定的行業首個家電相關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手冊,凝聚了電飯鍋專委會成員企業的心血,體現了企業對消費者、對電飯鍋產業發展負責任的態度,也將幫助電飯鍋企業選擇最安全的材料,推動電飯鍋的品質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手冊》是電飯鍋專委會2016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成果,不僅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貼合國家“三品”專項行動要求,還將助力產業持續升級。九陽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高級經理陳煊紅代表電飯鍋專委會介紹了《手冊》的主要內容。她表示,電飯鍋涉及的材料種類很多,生產工藝過程對材料的食品安全也會產生影響。《手冊》從分析電飯煲常規接觸食品材料種類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著手,梳理了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歐盟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配套法規,技術標準要求,并結合中國新發布的GB 4806系列標準及配套標準,擬定了相關質保體系要求。
同時,《手冊》的發布,更是電飯鍋行業對新國標實施的響應和細化落地。會上,商貴芹對最新版食品接觸材料國家標準進行了解讀。據悉,最新版的食品接觸材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發布,其中除了個別標準已于2016年9月實施,兩項基礎性標準將于2017年10月實施外,其他標準均于2017年3~4月全部生效。(詳見本刊P.47)
王雷表示:“《手冊》旨在指導整個電飯鍋行業中各企業對食品接觸材料進行有效管理,確保其生產的電飯鍋在按預期條件使用時,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在這個時間點推出《手冊》,即表明企業對產業升級的信心,也是電飯鍋專委會對新國標的積極響應。”
縱論發展趨勢
在以“味道、安全、營養、健康,論道‘好鍋做好飯’”為主題的論壇中,與會代表各抒己見,縱論發展趨勢,助力產業升級。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陳煒杰認為該主題提出的非常及時。“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消費者已經開始從過去的‘能吃飯’‘吃飽飯’轉變成‘吃好飯’。‘吃好飯’就是今天主題提到的4個方面。”陳煒杰說,“行業的競爭離不開創新,也離不開技術規劃。”他也為行業技術規劃提出2個方向,首先,“做好飯”離不開米,因此企業需要對米做更深入地研究,搞清楚從米到飯的機理,了解影響米飯口感的因素,為電飯鍋研發提供技術方向;第二,米飯的烹飪條件非常重要,因此各企業需要重點研發發熱技術和控制技術。
在浙江蘇泊爾家電制造有限公司經理李澤涌看來,中國電飯鍋行業需要“腳踏實地、超越夢想”。他表示,目前,電飯鍋行業正處于發展期和超越期之間。“在發展期,企業不再滿足制造出產品,而是制造好產品,從耐用性、操作性、質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超越期是指超越日本、韓國等電飯鍋企業,制造出更適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飲食習慣的電飯鍋。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做出精品,企業需要更專業、更細致的態度,按照更高的標準去研發制造。”
《手冊》的發布,正是為電飯鍋行業提供可以執行的更高標準。九陽股份有限公司標準化與危機管理部總監張新國指出,《手冊》的落地實施,會推進電飯鍋企業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提升品質。“《手冊》的發布是隨著產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升級,是供給側改革的落地實施,最重要的是消費者通過《手冊》落地實施以及在產品上的反映,能夠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基礎,能夠充實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提升民族自信。”
在中國電飯鍋企業的共同努力以及宣傳下,消費者對國內銷售的產品信心不斷提升,去國外購買電飯鍋的現象也逐漸變小。松下家電研究開發(杭州)有限公司課長葉秀益給出了一組數據,正好佐證了這個觀點。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初,中國游客去日本旅游人均消費17.7萬日元左右,這一數值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慢慢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已經降到10.2萬日元。人均消費下降與赴日游客不再搶購電飯鍋等產品有關。“2015年初,我們儲備了很多產品,但2015年下半年銷量就開始下滑,甚至連松下日本事業部產量也有所下滑。”葉秀益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釋,“2015年下半年,隨著企業和媒體的宣傳,以及企業的技術升級,消費者開始發現,中國制造的電飯鍋在外觀和性能上并不比日本產品差。因此很少再有游客從日本背電飯鍋回國。”他強調,游客赴日購買電飯煲,也顯示出中國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價錢購買電飯鍋。因此,家電企業在捕捉到這一信息后,都開始進行產品升級。“在IH技術基礎之上,如何為消費者帶來更營養、健康、美味的米飯,家電企業還有很多內容可以深入研究。”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