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的番外篇?11?15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一探究竟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做出重要論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么,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對中國制造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聚焦十九大后中國制造業熱點問題的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將于11月1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包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等眾多政商界大佬和科學大咖將齊聚一堂,以“新制造力量 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共同探討為什么要打造新制造力量,新制造如何創造新價值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這很有遠見,也很有必要,堪稱十九大關于制造業的番外篇。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等大咖還會在現場做主題演講。簡單透露此次論壇演講嘉賓的關鍵詞:新時代、新制造、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中國制造、自主創造、供給側改革、智能裝備……可以預計,這將是一場中國制造業共同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盛宴,通過成果展、主旨演講、高峰對話的形式,共同探討中國制造業如何邁向新時代的問題,分享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創造經驗,并現場展示供給側改革及自主創造的成果。
這種探討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十九大召開之后,符合國家發展的趨勢潮流,因為新時代就是要不斷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成功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在過去,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不僅世界其它國家不認同中國制造,中國人自己對中國制造也不是很認同。所以,中國制造業必須要依靠自主創新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必須在繼續推動制造業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包括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需要智能裝備;創新能力不夠強,需要自主創造;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需要供給側改革;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需要光伏空調等。
中國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世界工廠”,在世界“再工業化”浪潮中“中國制造”的地位更應加強。發展智能制造不僅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也是重塑制造業競爭優勢的新引擎,是制造業的未來方向。
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已形成了巨大生產能力,而且是面向全球需求模式的。可是,“中國制造”長期依賴的低成本比較優勢逐步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因此,在十九大后,中國制造業要形成“新制造力量”,重在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這是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是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
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對中國制造業來說,將是一次以十九大最新精神為指導的思想碰撞。11月15日的國家會議中心,共同見證中國制造業新時代的啟幕!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