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改革的“三生三世”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格力的2018年年報顯示,企業營收達到2000.24億,同比增長33.33%,站到新的歷史高點。
年報顯示出格力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無論是家電主業還是智能裝備等新領域,都取得了營收上的高速增長。同時,從年報中顯示的數據來看,格力圍繞“中國智造”所提出的產業布局正不斷深入。在新舊動能轉換的窗口前,格力的新動能承擔著激活企業增長發動機的使命。格力新產業、新動能的比例不斷提高,對于新經濟的大布局、新動能的大投資來說同樣意義非凡,它將為格力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力量。
關注格力的年報,更要看到格力本身還在推動更為重大的變革。4月初,格力電器一則公告引發熱議: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其持有的格力電器15%股權,讓格力電器邁出了混改進程的關鍵一步。相關人士稱,“本次控股權轉讓,有望讓格力電器成為新時期國企混改的全新標桿。”
縱觀格力電器的發展史,我們發現,格力電器在制度、市場的變革史中有“三生三世”的前后“姻緣”。今天的格力電器,在變革面前,已經相當成熟穩重。
1994年,格力電器部分銷售人員“集體嘩變”,董明珠臨危受命擔任經營部部長,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銷售改革,建立了區域銷售體系,將格力電器的“命運”與銷售捆綁在一起,救企業于市場危機。多年來,格力電器憑借在渠道上的領先模式快速實現市場下沉,實現營收、利潤的雙高峰。
2002年,珠海市政府對格力集團實施授權經營,集團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對集團內授權經營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分層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實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會化的發展戰略,努力使格力集團成為大型國際化、多元化的現代企業集團。而格力電器作為其市場化、多元化探索的重要代表,自1996年1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以來,就在企業現代化治理層面、投融資層面、規模化發展層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今,格力電器正迎來“三次創業”,此次股權轉讓背后所指向的,是上至珠海市政府、下到格力集團積極響應中央混改號召、為格力電器站上全新的戰略發展平臺、把握時代發展紅利、進一步釋放體制創新能量而推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格力電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擴展產業鏈,優化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關鍵契機。
可以預見的是,格力電器引入能夠形成戰略、業務協同,有助于建立創新領域領先優勢的戰略投資者,能夠更好地放大國企改革乘數效應,從而為聯動推進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薪酬分配差異化等相關改革打下良好基礎,將加強改革的系統性。
格力電器處于市場充分競爭的產業領域中,面對的是國內外的各類競爭對手,更需要加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混改”,格力電器將引入更多戰略投資者,推進董事會管理機制優化,在重大事項決策上形成更強合力,加快建立對管理層、員工及股東的中長期激勵舉措,最終形成自上而下的“化學反應”,確保按市場機制、市場規律高效運行、配置資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
格力電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銘,叫做“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以往,外界可能更多關注的是格力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卻忽視了其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事實上,格力電器持續向上的生命力,正得益于連續多輪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目的的體制機制改革和市場改革。通過此次混改,格力電器有望開創更加現代化、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同時符合我國市場改革趨勢的上市公司治理新局面,實現多元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企業“新生態圈”,成為全國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鋒典范。
就此可以斷言,在中國經濟的重大變革和歷史機遇上,格力的“命運”將被改寫,進一步釋放活力的格力電器乘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的高速運轉,將在更多領域獲得更多突破。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