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行業如何“兩條腿走路”?突破制熱瓶頸是關鍵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中國供熱展今日在北京開幕,再次引起行業內外對供熱話題的關注討論。我國北方傳統的燒煤供暖污染大,南方大多城市還沒有集中供暖,因此這項乎民生大計又迫在眉睫的大事仍待解決。
目前來看,熱泵制暖具有極大優勢,兼具清潔與低成本投入。其中空調制暖可大加推廣,不過對于很多用戶來說,制冷是空調的“本分”不足為奇,尤其是一直以來很多空調企業加大宣傳產品的制冷效果,久而久之就讓很多人產生了“空調就是夏天用的,冬天制熱估計還是不行”的刻板印象。
但其實懂行的人知道,空調制暖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兒,多少年前空調就有了制暖功能。問題是,一直以來空調的制暖效果都沒能讓消費者滿意。因此,只有當空調解決了用戶在采暖上的痛點,實現強勁、舒適、健康、節能的制熱效果,那才算是“本事”。事實上,從“本分”到“本事”的這條路上,空調企業要有“兩條腿走路”的實力。
不得不面對的狀況是,空調在極低溫環境下制熱衰減、耗電量大、不節能、房間溫度分布不均勻、過度除濕導致房間干燥……這些用戶痛點近年來甚至發展成了行業瓶頸,讓“空調制暖”的口碑一度不是很好。不夸張地說,空調行業是陷入了“一條腿肌肉發達,一條腿嚴重萎縮”的“單腿獨跳”狀態。也就是說,突破制熱瓶頸成為了空調行業實現“兩條腿走路”的關鍵。
再進一步分析如何突破制熱瓶頸,筆者認為需要將用戶痛點與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緊密結合。在這一點上,格力的表現可圈可點——通過研究空調制暖時的用戶痛點、堅持不懈地自主研發,格力在商用空調領域和家用空調領域都推出了能夠實現極低溫制熱、溫度分布均勻、節能省電的高能效創新產品,突破了一直以來的空調制熱瓶頸,實現了空調“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趨勢。
就以這幾天正在舉辦的2019中國供熱展為例,格力電器在展會上展出的均是圍繞溫暖、健康、節能的用戶采暖需求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產品——格力GWV水多聯家庭中央空調以水為介質供暖并搭載地暖,解決了傳統氟系統機組造成的房間干燥、房間溫度不均勻等問題;格力·火鳳凰空氣源熱泵熱風機搭載了格力第二代雙級大排量變頻壓縮機技術,在室外-30℃時能夠可靠運行、穩定制熱;當室外-20℃時制熱量不衰減,室內出風溫度最高可達54℃。
(圖為中國供熱展現場格力展位)
除了商用空調領域,格力在家用空調的制熱上也下足了功夫。去年十月,格力發布了太陽式空調這一技術革新產品——通過搭載格力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三缸雙級變容壓縮機,實現了空調在-35℃的極低溫環境下依然穩定制熱;同時太陽式空調還通過分布式送風技術、運動大導風板技術實現了“地暖式制熱”,讓用戶不再擔心空調制熱時會出現“頭暖腳熱”的溫度不均現象??梢哉f,用戶需要什么,格力總是會研究得透徹清楚。
制熱瓶頸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通過無數市場調研總結出用戶需求,再將這些用戶需求與創新技術緊密結合應用。用戶需求如果沒有創新技術來落實,永遠只是行業望而生畏的用戶痛點;創新技術如果脫離用戶需求,也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在充分尊重用戶需求的前提下,格力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科技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刷新了用戶對空調行業的刻板印象和傳統觀念,用實力突破制熱瓶頸,實現了空調行業的“兩條腿走路”。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