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實力增長中國骨氣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繼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后,美方日前又進一步威脅,啟動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稅25%的相關程序。對此中國態度明確: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硅谷的科研隊伍中也有很多中國人,所以中國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平臺。格力是一家國際化企業,有專業的研發平臺,我們有信心也正在通過努力培養出屬于中國自己的人才。”
競而不卑,戰而不懼。這是中國和中國企業的骨氣和志氣。
貿易戰事實上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其中經濟實力的博弈最為突出。眾所周知的是,美國對中國舉起貿易大棒,很重要的一條“理由”是無端指責中國“偷竊”美國的技術。此欲加之罪也正是其得意于美國領先全球的科技實力,在貿易摩擦期間,美國指責中國“盜竊知識產權”的聲音一直不斷。這種指責的動機顯然不單純,指責本身更是罔顧事實,站不住腳。
勤勞和智慧是中國人民的基因特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從共享單車到新能源汽車,從移動支付到中國高鐵,從不用電費的光伏空調到5G技術……早在2008年,中國啟動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國就進入了創新驅動的時代,市場上不斷涌現出了中石油、華為、格力、阿里巴巴、中國聯通等一大批具備高新技術的優秀企業。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實力,有目共睹。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格力電器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時不我待,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言猶在耳,5月14日下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面向格力研發人員提出時代要求:“過去中國企業想要快速發展要靠買技術和引進國際人才。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認為,中國也是國際的一部分,我們中國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技術人才?”
董明珠不僅提出了人才自主培養的觀點,也在不遺余力地尊重創新人才,對格力科研人員做出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發出5000萬元獎金獎勵2018年為公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技術人才,單項目獎金最高達120萬。
科研投入不設上限!這是中國企業家的氣魄和決心。
自主創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影響和決定著中國的命運。時至今日,中國已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擁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對中國來說,只要有一大批敢為人先的企業家、一大批重視科技創新的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有信心可以克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這是中國的骨氣和底氣。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