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指碼指紋鎖回應安全問題:試驗結果可信,但假指紋技術難度大于撬鎖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9年8月11日,京津冀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比較試驗數據顯示,網售的38把智能門鎖樣品中假指紋解鎖率高達84%,經重新復制的IC卡解鎖率高達68%,智能門鎖到底該不該相信一時間成為消費者的關注重點。
針對這一問題,《電器》記者特別采訪了金指碼指紋鎖運營市場部部長周灝。周灝表示,此次公布的數據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比較有代表性。在他看來,對于行業現存問題的曝光短期內可能對市場發展產生影響,但長期將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試驗結果可信,相對安全不是絕對安全
對于業界較為關注的試驗結果問題,周灝表示肯定。“從行業層面講,可信度比較高。”他解釋說:“無論抽檢的是高端還是中低端品牌,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至于抽檢的流程和方式,取決于試驗者自身。對于其他人來說,過分解讀實驗結果,包括對試驗結果做以主流客觀與否的評判沒有任何意義。”從市場監管方面看,他表示,“目前的試驗結果可能與消費者的投訴情況有關,試驗人員或特地選取一些消費者投訴的品牌進行此次抽檢。由于在選樣方式上可能性較多,對于試驗結果不應予以過多干涉。”
在周灝看來,智能門鎖安全問題再次浮出水面,一方面由于行業目前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另一方面,媒體對該事件的過分解讀,也對行業問題起到了放大作用。但對于智能門鎖行業,相對安全并不是絕對安全。“開鎖與被開鎖之間,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是相對安全。在相對安全的基礎上,就可以認為是安全的,這也是智能門鎖行業所認可的一個標準線。如果一味追求絕對安全就會產生矛盾。而從行業角度看,更多企業會站在相對安全的角度看待問題。”
智能門鎖造假可操作性低
以此次曝出的假指紋、IC卡解鎖為例,周灝表示,報道中被復制的指紋采用了十分專業的制作方式,同時也是主動制假行為,而在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指紋屬于唯一性特征,并不會主動給人復刻。此外,指紋鎖采用的指紋識別技術與手機指紋頭技術原理相同,如可輕易就被復制,那么在手機指紋支付領域十分廣泛且仍在普及的情況下,電子錢包、銀行卡都將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從行竊者的操作性來說,原有比此種技術難度小的方式(如技術開鎖)可采取,因此消費者無需對此過于擔心。
在IC卡解鎖問題上,他也表示,需被偷取復制。值得一提的是,對于IC卡可被復制的問題,金指碼已有自身解決方案。據介紹,金指碼為防止IC卡被復制,將其產品全部采用加密IC卡設計,達到無法被復制的效果。據了解,其卡片還具有選擇使用功能,消費者如對此有心理顧慮,可選擇不錄入使用。另外,其鎖具自身也包含刪除卡片功能,可在卡片丟失后直接刪除卡片系統保障安全。
消協參與更有利于行業發展
雖然在此次比較試驗中并未涉及金指碼的產品,但是在產品的安全性能方面,金指碼表示十分自信。“金指碼作為中國第一把指紋鎖發明者,25年只做智能門鎖,經過20多年的市場檢驗,金指碼在產品、研發、設計三個方面一直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不斷突破,與此同時也在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與行業共進退。”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周灝表示,首先,對于現存問題行業將暫停對活體指紋的過渡宣傳;其次,在IC卡復制問題上,升級IC卡技術到加密技術或動態密碼卡或者藍牙卡方案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對于金指碼自身,將會在宣傳方面更加謹慎、與此同時更大程度地規范自身的宣傳方法與方式。而安全問題再次出現也對行業的過度宣傳行為敲響警鐘,迫使行業進行技術創新升級。最后他還表示,“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全行業各方面力量的參與。消協等監管部門開始介入監督檢查,短期內可能影響市場對行業的信任,但長期將促進行業發展。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的加入將推動行業向健康有利方向發展。”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