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空調器新版技術路線圖發布,提升舒適度等核心技術成熱點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9年,房間空調器市場一改前幾年“瘋狂增長”的態勢,陷入下滑通道,零售量額雙降。受房地產市場調控、中美貿易戰等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業界一致認為2020年房間空調器產業發展環境將更加嚴峻,尋找技術升級將成為企業的破局關鍵。在此背景下,10月24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辦的“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房間空調器專業技術分會”在佛山舉行。除了《中國房間空調器產業技術路線圖(2019版)》(以下簡稱新版技術路線圖)發布,大會還就房間空調器行業時下熱門的“舒適性”和房間空調器核心技術升級進行探討。
新版技術路線圖發布
毫無疑問,新版技術路線圖的發布是此次大會的重要內容。技術路線圖房間空調器專家組,海信空調副總經理、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鹿紅偉指出,新版路線圖以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為3個時間節點,不僅提出了未來5年中國房間空調器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和具體指標,而且對未來10年要達到的技術指標、目標提出了建議。新版路線圖對產業技術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進行了重新評估和調整,對技術瓶頸和研發路線進行了全新分析和構建。
關于產業目標,新版技術路線圖進行了詳細闡述。其中,在節能方面,按照現有的空調能效標準,2025年房間空調器的APF值1級最高達到5.5,2030年達到6.5。房間空調器行業要努力實現,2025年房間空調器能效水平較2020年提高10%,2030年較2025年再提高20%。在環保方面,2030年HCFC-22消費量在2009年和2010年兩年平均水平上削減97.5%。到2025年,房間空調器行業HFCs消費量二氧化碳當量控制在(2020~2022年HFC的平均消費量二氧化碳當量+65%基線水平HCFC消費量二氧化碳當量)。在產品消費升級的智能化戰略轉型方面,2025年,房間空調器要實現智能空氣場景聯動,通過空氣質量傳感、語音、手勢等簡單的傳感交互手段,實現舒適、健康、節能的智能應用場景。2030年,隨著AI技術的突破,通過人體感知、圖像識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度學習用戶使用習慣和需求,實現人、空氣、環境全屋空氣智能管理和空調器的節能運行。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將極大地推動家電渠道市場的深刻變革,并成為助推家電業持續發展的政策基點。新型的城鎮化建設會給房間空調器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但也會給房間空調器產品設計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在提高產品性能、功能的同時,采用新材料、新技術,降低產品成本,將是后續技術發展主要的方向之一。
此外,新版技術路線圖也提出,房間空調器行業還有很多基礎性的關鍵技術有待突破,諸如降低噪聲和提升聲品質、新型制冷劑替代技術、產品舒適度提升技術、高效低成本電機技術等。
舒適性研究須繼續深入
隨著消費升級,制冷制熱已經不是消費者對房間空調器的主要訴求,人們對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越來越重視。此次房間空調器分會上,如何提高房間空調器的舒適性自然也成為熱議的話題。
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制冷系統研發部總經理李本衛盤點了當前的舒適性技術,主要包括溫度控制技術、濕度控制技術、風感控制技術、潔凈度控制技術、新鮮度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等。他提出,當前的舒適性技術也面臨問題——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區域、不同季節、不同場景,如何滿足舒適需求?舒適是否就健康?因此,區域化舒適控制技術、全球化舒適控制技術、場景化舒適控制技術、健康空調技術將是未來房間空調器舒適技術的主要研究和突破方向。
針對房間空調器吹風感強、風太硬、冷風直吹人、送風方式單一等使用痛點,TCL基于微孔層流送風技術在壁掛式空調上的應用進行研究。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周孝華指出,微孔層流技術包括微孔層流柔風、全新附壁引流、自旋式導風板、氣流組織控制等TCL自主研發的創新技術,解決用戶的使用痛點。李本衛也強調,海信的AI舒適控制技術可以實現季節識別、溫度動動態設定、濕度控制、氣流動態控制,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
此外,隨著市場端對多聯機機組舒適性的要求逐漸增多,傳統的制冷制熱已經不是空調的優勢所在,且用戶對附加功能的需求日趨強烈,各種旨在提升舒適度和具有節能功能的智能選配件應運而生,智能獨立人感技術便是其中之一。會上,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開發中心智能化工程師宮耀華介紹了應用于多聯機系統的智能獨立人感主控邏輯及檢測算法的研究,該研究為下一代人感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思路。
核心零配件技術升級,應對空調新能效標準
2019年6月,七部委聯合發布了《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確定了到2022年空調產品的能效全面提升的行動目標。在政策的號召下,作為房間空調器核心零配件的壓縮機和電機必然要承擔主要的責任。此次房間空調器分會上,參會的主要企業針對提升產品能效、降低噪聲等方面介紹了最新的技術成果。
GMCC&Welling先行研發高級工程師高強表示,受中國空調能效政策影響,中國制造的變頻空調比例從2019冷年的42%預計上升到2021冷年的69%。據預計,2021冷年家用空調變頻產品內銷比例將達到95%。在這樣的背景下,GMCC&Welling開發了智慧芯——新一代房間空調器新能效專用變頻壓縮機,幫助整機廠家應對新能效1級標準要求。該壓縮機能效提升8%,幫助空調系統APF能效提升6%,滿足新能效1級水平,能效相比市場最新產品提升1.5%。同時,壓縮機噪聲下降3dB(A),6倍頻噪聲遞減4dB(A)~5dB(A)。同時,順應需求,GMCC&Welling還開發了風之靈——房間空調器新能效專用BLDC電機,體積減小30%,噪聲更低。
《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確定2022年多聯機產品市場能效提升30%以上。針對多聯機的能效提升,上海海立早已有了應對之策。上海海立電器有限公司新興事業部副總經理黃之敏表示,海立的高效壓縮機已經實現多個關鍵技術的突破,如泵體效率提升、高強度低摩擦結構和材料應用、流程優化或聲場全息技術應用等。
隨著房間空調器行業能效要求的提升,變頻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IPC主任工程師宋清亮表示,隨著變頻化提速,房間空調器傳統的PFC電路也將不斷升級換代,從而實現房間空調器系統的低尺寸、低成本和高效率、高可靠性等。英飛凌新一代基于GaN器件的無橋圖騰柱PFC電路,能極大地提高PFC電路的效率,且可進一步提升PWM開關頻率,降低功率器件的損耗,具有較好的EMI特性,減小PCB尺寸,在房間空調器系統中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先行研究主任工程師呂繼方指出,由于電機軸承腐蝕,導致房間空調器、洗衣機使用一段時間后噪聲越來越大。為此,美的基于房間空調器塑封直流電機軸電壓進行仿真研究,明確了影響軸電壓大小的關鍵因素,提升效率,節約打樣試錯成本。
此外,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結構開發工程師龐自豪以某分體式空調室外機配管為研究對象,采用UG高級仿真對其進行模態和響應分析,優化空調管路設計。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IoT開發部課長鮑建科團隊開發了基于NB-IoT的智能供應鏈管理系統。該技術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且自動地收集從生產到用戶家庭的實時信息,更有效地實現符合實際情況的供應鏈管理。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