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壓縮機:疫情打擊后,誰的明天會更好?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0年7月31日,在空調產業傳統的計劃周期“冷凍年度”的最后一天,北京及整個華北地區下了暴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被雨水籠罩。按照往年的習慣,空調產業人士或許會討論一下這會不會是一個沒有高溫的夏天。然而,今年,旺季的天氣似乎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8月1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洛陽進行全國巡回直播的第二站,當晚直播銷售額再破百億元。這樣的消息,和過去大半年以來,“雙11”“618”電商大戰的戰報、董明珠的多次直播一樣,成為空調產業上下游都倍加關注的產業資訊。
對多年來發展格局十分穩定的空調壓縮機行業而言,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后,預判下游核心客戶的競爭格局演變遠比研究天氣重要得多。都說“明天會更好”,真是這樣嗎?
2020冷年看起來還可以
去年此時,在空調下游內銷市場沒有任何利好消息支撐的情況下,《電器》雜志曾謹慎預判空調壓縮機在2020冷凍年度整體產銷規模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在2019年夏天,空調出口市場炎熱的高溫,令空調企業抓住了出口市場的出貨機遇,在空調整機出口訂單的帶動下,空調壓縮機的排產量在2019年下半年呈現出每個月都同比上漲的態勢。
本以為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經營格局,會讓空調壓縮機產銷兩旺的行情得以延續,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襲,令整個行業停擺兩個月。雖然此后全行業艱難恢復生產,甚至在6月開始出現報復性增長,但2020冷年的下半年空調壓縮機行業仍然遭受了重大打擊,大部分企業都遭遇了過去二十年未曾出現過的滑坡。
于是,走過火熱的上半場和冰冷的下半場,中國空調壓縮機行業在2020冷凍年度的整體產銷規模,呈現出小幅下降的局面。
根據產業在線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末,2020冷凍年度旋轉式空調壓縮機總銷量為1.8億臺,同比下滑5.56%。而根據幾家空調壓縮機企業的7月排產數據匯總推算,2020全冷年,旋轉式空調壓縮機總銷量約為2億臺,同比下降3%。
從全冷年的數據來看,差強人意。但2020財年的上半年就沒有這樣寬心了,根據《電器》記者的調研統計,2020財年前7個月,旋轉式壓縮機總銷量約為1.1億臺,同比下滑12%。這一歷史級別的降幅在空調壓縮機行業的發展史上是空前的。
渦旋機的局面更加慘淡,在轉子機于3HP~7HP的輕商領域愈發成熟、煤改電等扶持政策力度減弱、商用項目開工遭受疫情沖擊的多重影響下,渦旋機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了接近25%的產銷規模下滑,渦旋機行業的整體規模已經減退至全年僅為200余萬臺的數量級。
在產銷規模受到重大挫折的同時,此前幾家空調壓縮機廠的擴產計劃并沒有停止。在2019年GMCC、凌達、海立、瑞智等企業相繼增大產能之后,截至2019財年末,旋轉式空調壓縮機的總產能已達到2.6億臺(見文末表)。在全行業年產銷規模下降至2億臺的情況下,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在進一步下降,這意味著全行業的價格競爭持續加劇,龍頭企業擴產、下游客戶減產的雙方面影響下,一些空調壓縮機企業的生存處境變得更加惡劣。
2020年下半年,GMCC將進一步擴大產能至9000萬臺,同時,其他空調壓縮機廠也在通過生產線改造來小幅提升產能,全行業總產能將突破2.7億臺,如果未來一年下游家用空調市場需求沒有好轉的話,空調壓縮機行業的冗余產能將有可能接近1億臺,這是一個聳人聽聞的數字。
在下游需求不振、行業產能擴充的雙重影響下,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空調壓縮機市場競爭變得愈發殘酷,龍頭企業持續擴張、尾部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則持續走低。“明天會更好”這句話,并不適用于每一個空調壓縮機企業。
下游格局生變,空調壓縮機市場競爭態勢微妙
GMCC連年擴產,2020年產能計劃達到9000萬臺,但這并不是盲目為之。由于美的空調在2020冷年取得巨大突破,GMCC借此成為2020冷年整個空調壓縮機行業中唯二實現正增長的企業,另一個是上一冷年基數偏低的中航機電三洋。
2020冷年家用空調市場多年來格力第一、美的第二的傳統格局被打破。格力舉報了奧克斯導致奧克斯業績受重挫的同時,格力卻在混改、多元化、營銷變革之中丟掉了產銷規模多年來第一的位置。而美的空調攜內銷渠道、產業鏈和出口市場三重優勢一路高歌猛進,甚至連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財年都保持正增長。
綜合《電器》記者的多方采訪,家用空調整機市場在2020冷年的格局變化大致可以總結為:美的產銷總規模反超格力、奧克斯勢頭銳減、海爾求穩、TCL靠出口穩住局面,其余品牌全面大幅度下滑。
空調產業對美的取得的成績早有預期,因此,GMCC在2020冷年伊始便提出要“再造一個GMCC”,2021年旋轉式空調壓縮機的總產能突破1億臺并非沒有可能。若非奧克斯受到格力重創導致產銷業績下滑幅度超出預期,GMCC在2020冷年的銷售增幅還會繼續擴大。值得注意的是,GMCC在2020冷年超越瑞智成為行業出口量第一的企業,且這一勢頭還在增強。GMCC方面表示,預計2020財年GMCC有望取得8500萬臺的銷售量。
格力空調產銷規模的下降,對凌達勢必造成業績上的消極影響,也對海立、慶安等壓縮機供應商造成一些影響。但海立自從生產主體遷至南昌,并同時升級智能制造之后,成本下降、產品結構優化、效率提升支撐了營銷策略的靈活性大大增強,并且在輕商、電機等多元化細分領域頗有起色,仍然憑借2400萬臺的年銷量保持著空調壓縮機領域非自配套企業中的龍頭地位。
龍頭企業在逆境中仍在進取,但對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而言,還沒有做到一邊倒的態勢。瑞智憑借TCL的自配和多年來出口市場的積累,仍在逆勢中取得“持平”的業績;松下和三菱常年“穩坐釣魚臺”,產能不增加、銷售不增長;中航在整合三洋和慶安后,兩家合力仍有1500萬臺的產能支撐,且三洋的變頻技術迎合下游新能效標準切換的大好時機。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雖然空調壓縮機的傳統格局并沒有大的變化,但目前銷量排位靠后的幾個企業產能利用率在進一步下降,這不僅影響近年來的投資回報,也讓單品的價格缺少競爭力,資金的良性循環情況會逐步變差。除非家用空調行業市場需求再上臺階,否則空調壓縮機行業將走到洗牌整合的那一天。
那么,未來家用空調市場究竟會不會好起來呢?
空調產業前景,理想很豐滿
前景向好,這是大多數空調壓縮機企業對空調產業未來走勢的預判。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經濟遭受重創的情況下,這樣的預判來自于企業對空調內銷市場的期待。
期待的重要緣由,來自于今年5月一度出現的“斷供”情況。在下游家用空調整機企業執行超低價格、帶貨直播等一系列瘋狂的促銷活動影響下,今年“5.1”期間空調零售表現出火爆的勢頭,為了迎接隨之而來的“6.18”各個空調企業加大備貨力度,導致一些空調壓縮機企業“供不上貨”。
“斷供”的出現令壓縮機企業喜出望外,在下游整機廠排產繼續增加的情況下,空調壓縮機從6月開始全面加大排產力度,希望為2021冷年開一個好頭。
在近乎“報復式”的增大排產力度的同時,空調壓縮機企業認為中國空調內銷市場未來幾年會有增量空間釋放出來。一方面,短期來看,國內市場的消費力在恢復,今年的閏月也導致8月的高溫將繼續出現,而上半年因疫情而耽誤的裝修市場會在下半年集中釋放;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中國家用空調的普及率仍有上升空間,如果以十年安全使用年限為測算依據,2013年的空調銷售高峰為時間節點,那么未來三年很可能會出現又一輪更新換代的高峰。
因此,在空調業內,短期恢復、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判斷形成了一致意見,但依舊不能忽視的是對市場需求的利空因素。
首先,是海外市場的巨大不確定性。2020冷年,家用空調的主要銷量拉動力是出口市場,而不是庫存高企、需求欠佳的內銷市場,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和生活都遭受重創,迄今為止,美國、巴西、印度等國的疫情仍在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美國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蔓延,嚴重影響了曾經一度十分順利的中國家電企業的國際化步伐。雙重因素影響下,中國空調的出口市場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這不僅影響了空調和壓縮機的出口預期,也對海立和GMCC在印度的工廠生產造成了困擾。
第二,內銷市場仍存疑問。“不促不銷”目前仍是空調內銷市場的真實寫照,在“6.18”大促之后,空調零售的需求被充分消化,而在經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國內市場的消費力遠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高溫的刺激也已不是內銷增量的關鍵因素。
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2020冷年空調整體銷量為4801.8萬臺,同比下滑2.67%;銷售額為1440.6億元,同比下滑16.42%。預計2020財年空調零售量為5370萬臺,同比下滑10.9%。經粗略測算,2020冷年結束后,空調行業的渠道庫存又一次站在4000萬臺之上。
《電器》記者認為,后期全球空調市場由于疫情影響仍不樂觀,國內空調市場新增需求減緩,存在市場需求下降的風險,壓縮機市場在未來一兩年內都將處于形勢嚴峻的態勢當中。如何在逆境中補齊短板,提升內部研發和制造能力,來應對成本壓力、機型切換等挑戰,是對各個壓縮機企業的重要考驗。
2011年?2020年主要空調旋轉壓縮機企業產能情況(萬臺)
2011冷年?2020冷年主要空調旋轉壓縮機企業銷量情況(萬臺)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