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媽媽養成記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小雅,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去年此時,筆者這個準媽媽即將臨盆。
與正常年月的準媽媽相比,筆者除了和她們一樣懷著迎接寶寶降臨的激動之情,還夾雜著這一屆寶媽對新冠病毒的恐懼。既欣喜,又忐忑。
可喜的是,國內疫情控制得當,筆者可以方便地在線下電器城體驗,在網上商城采購帶娃神器——奶瓶、紙尿褲、吸奶器、溫奶器、消毒器,還有為新媽媽和寶寶量身定做的母嬰空調、母嬰洗衣機……
說實話,這大大地緩解了筆者的焦慮情緒。因為即使疫情再次來襲,需要減少外出,筆者也不用擔憂徒手帶娃的艱難。
隨后,寶寶似履行約定般在預產期平安降生。筆者正式晉升為一名新媽媽。如今回想起來,新媽媽這個角色絕不是網上信息傳播的那些身材速速恢復的、光鮮亮麗的辣媽,每天大部分時候要面對累、困、身體的痛,以及一關又一關的挑戰。
第一關是親喂。筆者的寶寶天生性子倔、傲嬌,不愿意用力吃奶。試了幾次,她都以嚎啕大哭、踢腿勝出。幾個回合之后,為了不讓她挨餓,同時讓她吃上有天然抗體的母乳,筆者只能放棄親喂,選擇早已準備好的吸奶器。從此之后,筆者就過上了按時按點吸奶,然后用奶瓶喂奶的帶娃日子。
用奶瓶喂養,喂養神器自然一個都不能少,溫奶器、消毒器全部得“安排”上。筆者選用的是集解凍、溫奶、消毒于一體的神器,省地兒,好用。這個設備還有很多隱形好處,比如,寶寶餓的時候要馬上吃,否則會不停地哭鬧,容不得你慢慢熱奶。可是,冷凍的母乳從冰箱冷凍室中拿出來需要先放在冷藏室解凍,解凍后才能放在溫奶器中在40℃恒溫下熱大約40分鐘,這時候才能喂寶寶。如果沒有溫奶器,筆者估計一天要崩潰無數次。
第二關是對抗三伏天暑熱和潮氣。月子恰逢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按照中國傳統習慣,坐月子不能開窗戶吹風,這對新媽媽產后不斷出汗的身體來說苦不堪言。再加上,寶寶怕熱,一熱就長濕疹。最后,全家決定在臥室安裝一臺母嬰空調,這樣室內溫度合適,既可以不直吹產后新媽媽,也讓寶寶免受濕疹折磨,一舉兩得。照顧筆者月子的媽媽連連說:“母嬰空調真心不錯。”
第三關是寶寶用品清洗。天氣熱,怕寶寶紅屁股,筆者選擇白天給寶寶用尿布,放棄方便的尿不濕。可是,洗尿布就變成了一件無休止的工作。有時候,剛剛換掉一片,寶寶馬上又尿濕,弄得家里人全部團團轉,在換尿布、洗尿布間不停地切換。于是,筆者決定告別手洗,買一臺mini母嬰洗衣機。雖然住房面積不大,空間已經因為寶寶的到來顯得有些局促,但手洗實在太累,不得不買一臺。有了它之后,尿布可以攢個五六塊一起清洗,寶寶舒適清爽,也解放了家里人的雙手。
很快,難熬的月子結束了。新媽媽和寶寶一同成長。轉眼來到第六個月,寶寶迎來了輔食期。這個時候,單純的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日常所需,各種各樣的米糊需要給寶寶準備好。
筆者也因此迎來了挑戰的第三關——制作豐富的輔食。生長在互聯網時代的筆者,當然要從專業APP上搜一搜,給寶寶安排好菜單——菠菜米糊、南瓜米糊、西蘭花米糊、紅薯米糊、胡蘿卜米糊、土豆泥、香蕉泥、蘋果泥,再后來是豬肝泥、肉泥、蛋黃泥。筆者有著新媽媽對寶寶的強烈責任感,每天菜單都得不一樣。想要快速便捷制作這么多種類的輔食,沒有好幫手可不行,一臺便攜式輔食機此時非常實用。
再后來,8個月的寶寶長出了牙齒,需要咀嚼更大的食物,面條、爛菜、白米粥、軟糯丸子等也進入寶寶的菜單。擁有一臺寶寶專用的電燉鍋在所難免。喂養神器準備好之后,筆者每天只剩下研究新的菜單。
時間流逝,寶寶在一天天長大,從學會翻身,會坐,會爬,到現在會扶著墻站起來,會走也只是時間問題。“新手”媽媽也轉眼成長為“超人”媽媽。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小雅,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