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如何引爆市場,第五屆美學塑料應用國際研討會從設計角度給你答案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7月23日,在魔都上海,一場匯聚來自日本、法國、英國及中國的、8個國際頂尖設計師的頭腦風暴精彩開啟。這場頭腦風暴的“伸展臺”正是由塑可麗@和《設計》雜志共同主辦的2021(第五屆)美學塑料創新應用國際研討會。
《電器》記者從主辦方處了解到,這次會議圍繞材料在設計中的應用,特別是塑料在設計中的價值,設計思路和價值以及家電設計要則等進行了深度的交流和探討,吸引了超過250個知名品牌的產品負責人前來參與。
辛敏琦:“設計+美學塑料”的價值
作為上海錦湖日麗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塑可麗美學塑料的創始人,同時還是美學塑料創新國際研討會的發起人,辛敏琦每年都會在大會上致辭,發表自己對于美學塑料,對于設計的看法。
走過第五年,今年的美學塑料創新研討會將主題定為“引爆產品,‘設計+美學塑料’可以!”。
談及此次會議主題的意義,辛新琦解讀:“商業的本質是交易,想要實現交易,購買者就必須做決策,做決策靠什么?靠信息。這些信息很大程度上由產品的外觀設計承載。我舉兩個例子說明。第一個例子,上帝之手的葡萄酒瓶,我相信第一次見到這個酒瓶的人,馬上就會記住這個品牌。即使對葡萄酒沒有研究,他看到這個酒瓶,就會想要品嘗一下。因為酒瓶的設計可以讓他做出購買的決策。第二個例子,一個品牌做了一款防撞擊箱包,通過表面坑坑洼洼的外觀設計把防撞擊信息很明確地表達出來。這樣只要這個品牌商打過一次廣告,以后人們但凡看到表面坑坑洼洼的箱包就知道是哪個品牌,根本不用看說明書,產品外觀設計所傳達出的產品和品牌信息比做很多的‘高大上’的廣告有效得多。”
因此,此次會議我們想要詮釋‘設計+美學塑料’到底可以怎樣引導消費者快速做出購買決策。
長田喜晃:日本設計的獨特性
長田喜晃現任日本GK設計集團中國區設計總監,參與了上海世博會、北京大柵欄、深圳福田中心、日本澀谷HIKARIE、韓國永宗島等相關設計服務。
長田喜晃首先分享了他與中國家電企業的淵源。據他介紹,GK公司從20世紀90年代就與海爾開展業務,后來GK公司還和海爾成立了設計公司,到現在海爾依然是我們很好的合作伙伴。
談及白色家電設計,他指出,日本現在白色家電市場沒有以前興旺,中國白色家電企業則發展越來越好。以前,更多的是中國設計師學習日本的設計;現在,反過來,很多日本設計師要來中國學習。比如,我們每年都會來上海看車展、家電和消費電子展(AWE),我們發現中國家電企業現在前端研究以及數字化服務做得很到位。
對于中國和日本對于CMF設計的看法,長田喜晃認為,中國人和日本人對于CMF設計的理解不同,特別是對顏色的審美完全不一樣。說到日本CMF設計的獨特性,他特別舉了日本特快列車、京都城市設計、可口可樂的包裝設計等案例進行闡釋。
其中,從名古屋到大阪的最新的特快列車,我們為其設計了火鳥的外觀,靈感來自于從名古屋到大阪的這段路程夕陽非常美。這個作品上個月獲得了日本最具歷史意義的鐵路設計最優秀的藍絲帶獎。經過當地文化的研究和當地相關機構的探討,我們最終確定紅色為主色。為了突出紅色,一方面,我們特意把戶外和室內進行了大幅度的切換,大理石、花崗巖的瓷磚,還有木紋的空間,讓人覺得有賓至如歸的空間感。另一方面,特快列車上希望體現速度感,所以將風力的紅色線條,引入到車輛的側面強調水平方向的速度感。
Yann Debelle de Montby:
塑料如何在設計中更具吸引力
Yann Debelle de Montby是Debelle de Montby Associates創始人兼總裁。曾在法國LVMH和瑞士RICHEMONT任職數十年,還是前Alfred Dunhill全球形象公關總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第一屆咨詢委員會作為委員。
他認為,在產品設計中,塑料的合理利用至關重要。從1950年開始,塑料發明之后,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便利;1909年,一個英國人開發出了新的塑料叫做膠木。這種材料是一種復合材料。然后,到了20世紀之初,這種叫膠木的塑料在中國、英國、法國到處都有,這種材料可以進行各種各樣形狀的塑造。然而,在塑料制品越來越多的時候,其進入了一種失控的狀態,成為環境污染的元兇,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Yann Debelle de Montby強調,在產品中如何可持續地利用塑料,設計可以實現。第一,我們可以通過設計和創意把塑料和其他材質結合一起,創造出一些有趣的色彩和形狀。第二,在產品設計中盡可能擴大可回收塑料的應用。
在會議現場,Yann Debelle de Montby展示了一件通過3D打印的方式用可回收的塑料打造的宋代的瓷器。因為宋代的設計非常簡潔、純潔,但是如果用真品直接插花,有打碎的風險,一旦打碎了非常可惜,我們后來發現3D打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于是一件將傳統和現代結合的、宋代的瓷器誕生了。這樣做的意義還在于,讓悠久的文化得以傳承。
Florence Alleman:低碳設計的方法
Florence Alleman先后為Camaieu Shanghai、The Friendly Monk、Flo&VivShanghai等品牌提供趨勢及設計咨詢服務,應邀成為法國時尚設計學院設計專業客座講師,成為法國PeclersParis公司之后,專注于中國趨勢與風格研究與色彩/面料材質等咨詢服務。
在此次會議上,Florence Alleman介紹了如何通過設計,讓塑料的應用更加低碳、環保、可持續。她舉例說:“我們公司一個設計師在某家居產品上設計了小標簽,從這個小標簽,消費者可以了解到該產品所用材料的原產地在哪里;同時,為了盡量減少包裝,讓包裝盡量扁平化,該設計師在產品包裝里還注明了碳足跡的信息,消費者可以知道這個產品所用材料多少,材料的原產地是哪里以及碳足跡是多少。這樣消費者就可以真正地和產品建立連接,同時品牌這樣的設計也可以影響消費者,讓他們對于產品有更好的認知,了解到碳足跡對于自然的影響。”
另外,談及設計趨勢的捕捉方法,Florence Alleman告訴《電器》記者,我們每年都會發布男裝、女裝、美妝、消費產品等的設計趨勢。一般進行趨勢研究,要從多方面開展研究,如從不同領域汲取靈感,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從政治因素對趨勢進行預判,包括整個社會的現狀、疫情對大家的影響,還有從科技的發展對整個時尚行業的趨勢的影響進行分析,綜合以上最新的因素對設計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
關于高端家電和塑料如何通過設計結合,Florence Alleman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塑料在家電中的使用無處不在,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人們對塑料的使用從僅關注他的質量到關注他的可持續性。第一,高端家電可以越來越多地應用可以回收的塑料;第二,在設計時,對塑料的外觀、手感、觸覺上的設計盡量和自然環境進行聯系。
Natasha Chou:設計與營銷的關系
Natasha Chou是法國PeclersParis公司的客戶戰略總監,曾經服務阿里巴巴、華為、上汽、海爾、vivo等品牌,擅長解析新視野結合當下趨勢與戰略洞悉市場發展方向。
Natasha Chou介紹了如何通過設計提升產品的價值,并且確保品牌的產品設計始終和消費者理念同頻。她以NESPRESSO為例介紹說:“NESPRESSO是一個知名的膠囊咖啡品牌,為了獲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青睞,NESPRESSO主動轉型,從設計入手,適應新時代人群的需求。”她指出,在設計之初,我們考慮到NESPRESSO品牌自帶的精英調性,在膠囊包裝設計中大膽應用了摩登現代主義、新古典主義等具有高級感的設計風格,去匹配品牌的調性。材料則應用了大量半透明的塑料和紙。同時,我們在材料的紋理設計中加入漸變色和一些自然元素的紋理,透過這些自然的元素,讓NESPRESSO的產品和品牌調性融為一體,讓新一代消費者直觀感受到NESPRESSO的改變。”
Natasha Chou對于趨勢預測有很獨到的看法。在她看來,趨勢預測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送來的,我們在抓取大事件和小事件的時候,提前兩年開始做預測。我們的色彩團隊,每年在做大型的大趨勢預測和未來展望的時候,我們都會集結各個行業的專家,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同的見解,我們會進行閉門的頭腦風暴會議,去討論大事件對于社會層面和人們的心理層面的影響和將引起的變化,以及消費者對于生活態度的變化、消費美學的變化、對于產品需求的改變。她特別強調,新冠疫情是黑天鵝事件,對于這類突發情況,我們也會做出快速的反應,開啟一些實驗的計劃,去討論新的趨勢如何捕捉。
關于高端家電和塑料如何通過設計結合,Natasha Chou從實際操作層面介紹。她說:“這主要通過CMF的疊加,既綜合顏色、材料的機理感以及工藝效果,拋開過往對塑料廉價感的偏見,重新設計,讓他有更精致外觀,適應高端家電的設計。”
小結:
此次研討會探討了塑料的應用,產品設計的意義、方法,雖然都是其他領域的案例,但是對于作為家居的一部分的家電的產品設計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在《電器》記者看來,家電產品設計也應該遵循設計心理學的規律,在設計中注重功能性,融入情感要素、品牌理念,了解色彩、紋理趨勢,增加環保材料的應用。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