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格力多元化迎來關鍵節點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過去的一年,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每次現身,常會把“斗爭”、“革命”掛在嘴邊,業績說明會上一句“格力過去30年被空調綁架了”讓外界更加強烈地感受到格力求變的決心,也吸引了更多目光聚焦在格力多元化業務布局和未來走向上。
2012年以來的十年間,格力電器納稅額、營收、利潤、分紅等數據大幅度提升。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六年家電行業冠軍,連續四年入選《財富》世界五百強。十年堅守,經過內部改革和市場洗禮,2022年終將成為格力多元化發展歷程中一個帶有轉折意義的關鍵節點。
一是“好電器,格力造”全品類家電的引爆。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好空調,格力造”之后,2022年格力推出了“好電器,格力造”的廣告語。格力正在以空調為核心,向全品類家電拓寬。
就奧維云網數據來看,市場對于格力生活電器的發力持認可態度。在2022年618大促期間,格力電風扇線上整體銷售額占比位列家電品牌第一;除此之外,電暖器、除濕機、空氣能熱水器等產品在2022年均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和品質口碑。年底推出的大松破壁機因其噪音小、易清洗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紅產品”,網友直呼“一機難求”。
(圖為“好電器,格力造”產品矩陣亮相)
如此看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格力將大量精力放在了產品的技術基礎、質量基礎搭建上,而非急切地“跟風”。盡管從時間上看多元化步伐晚一些,但扎實的技術和質量基礎讓格力具備了彎道超車的硬實力。這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所在。
2022年,格力發布新輕廚戰略,從備餐、烹飪、廚余三個維度塑造全域健康烹飪的美食生活,同時提供從產品安裝、使用、維護到保養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隨著高品質小家電爆品完成市場認知,2023年格力如何在冰箱、洗衣機、廚電等品類闖出一條新路子來,值得各方期待。
二是以格力鈦新能源為代表的新支點建立。 “格力的藍天夢想”一直是從未熄滅的火種。早在2012年,董明珠直接策劃,在內部提出研制不消耗能源的空調設備,2013年“不用電費”的格力光伏空調誕生,被鑒定為“全球首創、國際領先”,被英國RAC評為年度國際成就獎。2018年,格力以光伏空調為基礎,增加儲能模塊,構建儲網荷多元換流全直流系統;2021年,格力“零碳源”技術從96個國家的21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最高獎。同年,銀隆更名為格力鈦,進一步完善了格力新能源產業布局。
背靠格力,格力鈦的“野心”顯露無疑。在完成了一系列調整后,格力鈦拿出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2022年,格力鈦新能源“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負極片及鋰離子電池”發明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摘得鋰電池行業內的發明專利“首金”,是新能源行業唯一獲得金獎的鋰電池產品專利。
(圖為打造西藏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格力鈦儲能系統落地昌都)
除此之外,和互聯網“造車運動”中的活躍分子不同,格力鈦的賽道并不在家用車領域。格力鈦電池具有高安全、大倍率、快充放、耐寬溫、長壽命等特點,從共享綠色未來、提升公共服務著手,截至2022年,格力鈦已為北京、成都、天津等超過220個城市提供純電動公交產品及服務,格力鈦機場擺渡車又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在海外市場,印度是全球兩三輪車最大需求國,格力鈦與印度本土集成商深度合作打造的二輪三輪車動力電池,可實現15分鐘快充及10年以上長壽命,目前訂單規模已過億。
實際上,全球只有兩家企業具備鈦酸鋰電池技術,一家是日本東芝,另一家就是格力鈦。雖然目前格力鈦的營收對于格力千億的大盤子來說,占比不高,但對于一場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革命來說,格力鈦扮演了開路先鋒的角色。
三是高端裝備等工業板塊業務進入穩健提升期。早在 2013 年,格力就進軍智能裝備領域,產品已覆蓋至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物流、智能環保設備、工業自動化五大領域。2022年,格力牽頭成立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為特斯拉零部件制造提供高端裝備、亮相中國航展,對于格力來說,工業板塊外部客戶“朋友圈”擴大,標志著其在多元化戰略升級進入穩健提升期。
(圖為2022珠海航展,格力攜智能裝備、暖通空調領域產品亮相)
從政策角度來看,格力工業板塊業務前景廣闊。尤其是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高端裝備作為重要制造產業之一,對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起到關鍵性作用。
多年來,格力工業板塊業務一直“重倉”研發。第三方數據顯示,在智能裝備領域,格力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 3000多項,智能裝備公司已成長為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廣東省人工智能培育企業。2022 年,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投資10.8億、占地17.2萬平方米的格力智能裝備三溪智慧產業園正式投產,這里將成為格力智能裝備各種新品、新技術發布的最先推介地。
總的來看,在2022年市場看到了格力的壓力和挑戰,也看到了機會和希望,格力的多元化,頂住了重重壓力,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提升、技術強企的形象愈發凸顯,多年堅守實體經濟,不斷深化產業布局的格力,勢必會迎來厚積薄發的2023年。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