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印發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4年2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了《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提出了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框架,規劃了重點標準的研制方向,注重與現有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有效銜接,旨在通過加快標準制定,持續完善標準體系,推進工業領域向低碳、零碳發展模式轉變。
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基礎通用、核算與核查、技術與裝備、監測、管理與評價等五大類標準。其中,核算和核查標準涉及組織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與核查、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與核查、產品碳足跡核算與核查、核查機構/人員資質能力要求等相關標準。技術與裝備標準主要是指能夠有效降低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技術和裝備標準,包括溫室氣體的源頭控制、生產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以及協同降碳四大類。管理與評價標準包括低碳評價、碳排放管理、碳資產管理等3類。
溫室氣體是眾多行業減排的關鍵,從源頭上控制溫室氣體非常重要。《指南》認為,從源頭上進行溫室氣體控制主要采取兩個措施,即原/燃料替代與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原料替代方面,重點制定氫氯氟烴(HCFCs)、氫氟烴(HFCs)類制冷劑替代,非碳酸鹽原料替代,再生鋼鐵原料、再生銅鋁原料、再生鉛、風電葉片等再生資源利用,冶煉渣、焦油渣、電石渣、鋁灰渣、赤泥、尾礦、煤矸石、廢塑料、廢橡膠等工業廢物再利用等技術和裝備標準。在燃料替代方面,重點制定生物質燃料替代技術,氫冶金,爐窯氫燃料替代,玻璃熔窯窯爐氫能煅燒、水泥窯窯爐氫能煅燒、燃氫燃氣輪機、氫燃料內燃機等氫能替代,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如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原燃料結構優化,工業電加熱爐、工業汽輪機、空氣源熱泵采暖等電氣化替代等技術和裝備標準。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重點制定太陽能、風能、光熱、地熱、潮汐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輸送、儲存、利用以及分布式應用等相關技術和裝備標準。
管理與評價主要指為實現減碳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與評價。其中,在低碳評價方面,《指南》提出重點制定黑色金屬礦產品、鋼板及鋼帶、鋼筋、型鋼、鋼管、金屬制品、鐵合金、不銹鋼、電工鋼等鋼鐵行業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燒結墻體材料、平板玻璃、玻璃纖維及制品、絕熱材料、建筑防水材料、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等建材行業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電解鋁、稀土礦等有色行業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石化塑料、橡膠和化學品、腐植酸類肥料、制冷劑、復合肥料、輪胎、碳酸鈣、硫酸鎳、硫酸鈷、硫酸錳、磷酸及磷酸鹽等石化、化工行業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家用洗滌劑等消費品領域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氫燃料內燃機、甲醇內燃機、通用汽油機、動力蓄電池、氫燃料電池、驅動電機、道路車輛等裝備領域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計算機、顯示器件、音視頻設備、光伏組件、半導體芯片等電子領域重點產品的低碳評價標準。
此外,《指南》也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制定200項以上碳達峰急需標準,重點制定基礎通用、溫室氣體核算、低碳技術與裝備等領域標準,為工業領域開展碳評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術支撐。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加快制定協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評價類標準,實現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標準全覆蓋,支撐工業領域碳排放全面達峰,標準化工作重點逐步向碳中和目標轉變。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