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凌+小米 中央空調不再是相親“試金石”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中央空調 相親市場的試金石!
“你家裝的什么牌子中央空調?”——2025年之前,這曾是相親市場的靈魂拷問,堪稱“中產探測器”:
答:大金/日立≈有房有存款(畢竟一拖四4萬+還得配大平層)
答:格力/海爾≈小康剛需族(咬咬牙上國產,至少有房有車)
答:沒裝≈“下一位!”
但2025年2月,華凌和小米帶著價格屠刀進場,直接把相親暗號干成段子。華凌神機中央空調:一拖四+連續噴氣增焓、液冷散熱黑科技,價格砍半還白送安裝只要17999、小米也在26日的人車家發布會上公布了自己的中央空調。新勢力進場不僅攪亂了家電市場,竟然也攪動了相親市場。
“造得好不如裝得巧”
造車新勢力“蔚小理”憑借“開著真香,罵著真爽”的冰箱彩電大沙發,成功攪動了市場。小米又憑借52.99萬的電動超跑,又用2個小時完成了一年的KPI。
家電作為新勢力眼中的“萬億藍海”,截止2023年,中國空調市場已達2117億,全球市場更是高達1.2萬億,全世界每三臺空調就有一臺來自中國制造。如此龐大的市場,在過去一直采用“以產定銷”的生產邏輯,廠商造什么用戶買什么。產品定價也更多采用“競爭定價法”。競爭激烈的市場價格較低,但在某些高利潤行業廠商也會形成價格同盟,曾經的中央空調就是典型的高利潤行業。
“造得好不如裝得巧”除了產品價格,安裝費用一直以來都是中央空調用戶投訴的重災區。設計費、高空費、打孔費、支架費、面板費層出不窮,有時候一臺中央空調的安裝費就能達到整體費用的四分之一,一臺華為手機裝著裝著就沒了。
為什么還有華凌?
小米作為新勢力,家電行業的后來者,這么做一點也不奇怪。但這次為什么還會有華凌,作為美的集團的豪門千金,難道要砸了“親媽”的金飯碗?其實了解這家企業的讀者一點也不會意外。華凌1985年創立,2004年被美的收購,之后經歷年輕化轉型,借助“神機”空調重出江湖,神機二代更是做到寒冬首發4天售罄。
華凌的成功一方面繼承了母品牌強大的制造和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在操盤風格上卻又截然不同。首先是產品的排布,同傳統制造企業動輒幾十款一起賣的“矩陣”式的產品布局不同,華凌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互聯網企業常用的爆品路線。產品即IP,神機既是產品也是華凌的流量來源。
其次是用戶關系,傳統企業如前文所述,曾經普遍采用研發驅動的以產定銷模式,華凌神機在研發過程中前置聽取消費者意見,特別是二代機型,用戶指哪改哪,甚至把“聽勸”打造成為了跨越行業的熱詞。
第三是最重要的定價,華凌神機能夠一炮而紅,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瘋狂堆料之后的成本定價,甚至是負成本定價。從神機一代被電商平臺當做引流品,到今冬首發即售罄的神機二代,都成為了自帶流量的現象級產品。
中國制造的自我迭代
華凌現象,其實是中國制造企業自我迭代的一個縮影。無論是長城汽車、比亞迪還是今天的華凌,中國制造企業一直都在默默轉型。
比如華凌這次打出的“裝得起”其實就是基于用戶深度洞察的一語雙關。一方面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制作工藝+最好的價格讓用戶買得起。另一方面,華凌作為美的的子品牌,坐擁18萬安裝工程師,和遍布全國的服務網點,也有能力打破空調安裝中的潛規則。此次華凌中央空調主打一價全包0元安裝,免收設計費、人員費、外機支架費、打孔費、勘察費、高空費、銅管費、加長風口費等,總價值至低5410元,別人多收的“華為手機”華凌幫你省出來。
面對市場反應,華凌空調負責人表示:“自從發了中央空調,我的私信就爆了,最多的竟然是新婚網友,夫妻倆原來是神機用戶,現在竟然停了婚房裝修在等我們進場,現在我就在去武漢工廠的路上,要是不能如期交付我就帶隊下場打螺絲。”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