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用電熱元件:壓力之下開始洗牌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讓2019年的家電市場變得有些艱難。除洗碗機等少數品類外,多數家電產品的內銷都受到影響,表現低迷。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上半年,這種變化和壓力正逐漸向家電用電熱元件行業傳導。面對愈發嚴峻的發展環境,家電用電熱元件行業的品牌集中度較2018年有所提升,有望在2019年實現相對平穩的發展。
壓力漸增,上半年還未“涼涼”
從電熱元件企業反饋的情況來看,2019年上半年,家電行業對電熱元件的需求表現平穩,規模繼續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5月,空調產量為9745.87萬臺,同比增長10.96%;電熱水器產量為1733.79萬臺,同比增長7.07%。作為電熱元件的兩大應用領域,空調和電熱水器的生產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但相較往年,增速卻有所下滑。恒美有關負責人告訴《電器》記者,空調和電熱水器兩類產品是電熱元件的應用大戶,總體上已進入成熟期,近年來需求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雖然整機市場的表現可能有所起伏,但規模比較穩定。
從銷售數據來看,2019年前5個月,空調和電熱水器內銷市場保持著相對較好的增長態勢,特別是銷量規模。前4個月數據顯示,出口市場表現均不及內銷市場,空調出口量同比下降5.8%,電熱水器出口量同比下降10.91%。其中,電熱水器出口量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國市場動蕩造成的影響。
不難看出,雖然家電整機生產在上半年仍舊保持了較好的增速,但從市場表現來看,前景不容樂觀。談及下半年的需求走勢,多數電熱元件企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首先,整體經濟環境對家電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從2017年起,房地產調控、原材料成本暴漲、中美貿易摩擦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相繼出現,同時,空調整機市場起伏不定,各種不確定因素讓預計家電行業需求走勢的難度不斷加大。其次,從6月起,整機市場的低迷已經逐漸傳導到電熱元件行業,電熱元件企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寒意”。但是,由于空調和電熱水器的旺季都在下半年,轉機猶存。采訪過程中,某中型電熱元件企業負責人對《電器》記者坦言:“我們下半年的訂單量大幅下降,特別是來自空調企業的訂單。我們已經做好下半年過苦日子的準備。但是,如果夏天迎來酷暑,伴隨渠道庫存的釋放,空調整機的生產一定會重新啟動。”
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必將撬動更大的內需潛能,對于空調和電熱水器這兩類在城市中已經高度普及的產品而言,無疑是新的發展空間。
行業洗牌啟動,強者愈強
在漸增的壓力下,家電用電熱元件行業的集中度較幾年前有了明顯提升。2018年,受環保限產及供給側改革等因素影響,不具備規模生產、自主研發能力的小型企業逐漸退出,行業格局正在重塑。
東方電熱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生產的空調用電加熱器銷售額占母公司營業收入的70%以上,市場份額近年來不斷擴大。根據東方電熱2018年年報,該公司空調用及小家電用電加熱器的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通過與大客戶開展深入合作,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2018年,空調用電加熱器大客戶銷售占比進一步上升,格力、美的、海爾等前五名客戶銷售收入達到13.68億元,同比增長26.40%。
強者愈強的趨勢已經呈現,在規模、品控、研發、服務上的優勢,讓貝克、佐帕斯、恒美等電熱元件企業脫穎而出。更多的市場份額,開始由中小企業流入具有品牌優勢的大企業手中。
貝克電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躍平對于公司2018年至今的業績表示滿意。“我們家電業務的開展,并沒有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訂單很充足,整體表現很好。”據他介紹,2018年,貝克在電烤箱、咖啡機以及“煤改電”熱泵產品領域的表現尤為突出,成為拉動業績上漲的主要動力。從客戶端來看,三星、伊萊克斯等企業對市場增長的貢獻較大。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貝克今年將泰國工廠的產能擴大了1倍。
同為外資企業的佐帕斯,也是全球電熱元件行業中擁有較強制造和研發能力的企業。杭州佐帕斯工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崔景潭博士告訴《電器》記者,公司的家電業務整體表現平穩,具體的業務領域表現有所不同。其中,洗衣機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冰箱業務同比略有增長;咖啡機業務表現最為搶眼,實現大幅增長。
作為一家研發、生產電熱管及各類電熱元器件的專業廠商,恒美先后在廣東順德和安徽蕪湖建立了大型電熱管生產基地。兩大工廠布局,可以輻射廣東及安徽兩大家電產區。恒美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上半年,銷售規模實現穩步增長,特別是在空調行業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獲得了客戶的肯定,將原有的市場份額牢牢握在手中。
談及未來的發展優勢,崔景潭表示,首先,佐帕斯擁有全球客戶資源和良好的品牌口碑;第二,持續的創新研發能力,過硬的制造工藝和穩定的產品質量;第三,擁有全球布局的能力,可以響應家電企業全球化的發展需求。恒美有關負責人表示,面對家電客戶的需求,恒美不僅可以實現快速響應,規模生產也讓公司在原材料采購上擁有了更多的成本優勢。
《電器》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這幾家企業雖然服務的客戶類型、主攻的領域各不相同,但是一些共性讓他們成為承壓能力更強的企業,如生產規模較大、產品研發能力和服務意識較強等。
構建更健康的供求生態
供求關系是采訪中無法繞開的話題。經歷2017年原材料價格上漲之后,電熱元件企業和家電企業的供求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不少企業為了應對價格上漲,甚至協商預留價格浮動空間,避免原材料價格浮動可能引發的風險。
“整體來看,目前的供求生態是比較健康的,但是仍有可以優化的空間。”崔景潭表示,先期的聯合開發將有利于推動行業的共同發展。“我認為,先導性的研發合作,對于家電企業和電熱元件企業的發展都非常有利。”正如他所言,不少電熱元件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可以在家電產品研發項目初期就參與其中,共同研發,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需求匹配,還能縮短開發周期。
伴隨著家電消費市場不斷升級,家電企業對電熱元件的需求也開始持續提升。一位已經在電熱元件行業從業多年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家電品牌的品質要求提升十分明顯,我們的制造工藝和產品性能也隨之大幅提升。相比較而言,國內電熱元件企業的議價能力略弱,聚焦高端市場、主要服務國際品牌的外企的情況則相對好一些。”
雖然整體市場向高端化發展,但2019年的情況似乎令電熱元件行業有些憂慮。問題主要在于,空調和電熱水器上半年市場都在進行促銷,雖然保證了銷量規模,但是整機企業促銷主力的機型是價格較低的低端機型。在低迷的市場背景下,家電企業對于成本的控制更加嚴格,一些電熱元件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不得不放棄利潤,以維持與客戶的關系。有企業負責人坦言:“我們今年的空調業務基本是不掙錢的,倘若低迷期持續比較久,我們可能會長期處于利潤較低的狀態,這對于企業和行業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