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技術委員會召開2018年專題會議
從“互聯網+”到“數字化×”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如果說“互聯網+”強調的是跨界融合,兩兩相加得到的結果,那么對于一個行業來說,當“數字化”滲透到方方面面,它帶來的影響無疑是一種乘數效應。家電業作為傳統制造業,也非常敏銳地覺察到數字化正在和即將帶來的巨大變化。5月11日,由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協辦的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技術委員會年度專題會議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的主題正是“數字化”。
西門子:數字化雙胞胎加速創新
此次會議上,主辦方邀請了西門子和IBM的數字化專家講解“非制造環節的數字化技術應用”。其中,西門子事業軟件大中華區CTO方志剛博士帶來的正是西門子一直專注的“數字化雙胞胎加速產品創新”。
方志剛首先闡述了數字化能為企業帶來的改變。西門子認為,數字化給企業帶來的改變,是能夠幫助“領先者以互聯網的速度交付個性化體驗”。“具體來說,數字化可以改變產品的設計方法、實現方法和演變方法。數字化可以改變一切。”方志剛說。
具體到西門子的數字化策略,方志剛表示,10 年來,西門子花費 100 億美元在制造業數字化創新能力方面持續并購,形成了全球最強、最全、最大的工業軟件組合,致力于融合虛擬和現實世界,為客戶提供全價值鏈的解決方案,包括機械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交付、仿真與實驗、大數據分析、制造運行、工業自動化、工藝工程和協同平臺。其中,以西門子位于德國安貝格的電子工廠為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典范。該工廠實現了快速、靈活、高效、優質的生產模式。舉例來說,從客戶下單到收到產品,只需要24小時。另外,該工廠自1990年開始生產以來,通過持續不斷地數字化改進,使車間的利用率提升了9倍,質量缺陷率低于11dpm。“我們正在把安貝格數字化工廠的思路推廣到整個西門子的架構里去,最終形成工業4.0時代的大生產體系架構,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和工藝以及新的研發模式。”方志剛介紹說。
具體到家電行業,方志剛認為,家電行業正在進行C2M業務模式的創新,西門子的數字化雙胞胎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要想做到C2M,必須擁有可配置的、彈性的生產和研發體系。只有這樣,當拿到個性化需求之后,才可以快速告訴客戶,這個需求是不是可制造的、成本和價格是怎樣的。”方志剛說,“采用數字化雙胞胎,可以用數字模型快速回答上述問題。數字化雙胞胎可以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系統。”
方志剛表示,將基于文檔變成基于數字模型的產品全周期、全流程,可以實現用信息的消耗代替物質和能源的消耗。“這是數字化雙胞胎的根本價值。”方志剛強調,“數字化雙胞胎,是采用數字化技術將物理產品和物理工廠通過建模仿真形成完全對應的數字化產品和數字化生產,實現在物理制造之前,飛機可以開起來、汽車可以跑起來、家電可以用起來,提前預測產品、生產及運營過程,并不斷進行驗證和優化。”方志剛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采用數字化雙胞胎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在產品概念設計環節,可以降低成本50%;在具體設計階段;可以降低成本10%;在驗證階段為20%。
除此之外,方志剛還介紹了在家電行業的大量應用案例,包括家電產品的可靠性測試、結構分析、跌落分析、運動分析、振動分析、疲勞分析、噪聲分析等。
另外,方志剛還簡單介紹了西門子全開放的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MindSphere是西門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分為連接層、平臺層和APP層。其中APP層是完全開放的。目前,在德國已經有超過200家企業加入。對于工業4.0,方志剛認為,需要“三步走”。第一階段,也是最基本的,是做到預測性維護,把產品全周期的運行數據全部拿到。第二階段是結果經濟,實現制造業服務化。第三階段是形成生態網絡,工業電商比民用電商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挑戰在于整個工業體系要重新設計。”方志剛說。
IBM:大數據時代企業的數字化營銷轉型與實踐
相對于西門子著重于產品全周期數字化,IBM將自己的分享主題定位于數字化營銷轉型和實踐。
IBM中國區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負責人王衛東認為,在今天的數字化時代,企業應該重新定義營銷使命。企業需要關注的不僅是短期營銷效果,更要關注基于對消費者的洞察構建的長期經營核心能力。王衛東認為,割裂的營銷多渠道現狀,會給企業長期穩健經營帶來風險。企業應該思考在生態中的現在和未來的定位。基于對消費者洞察構建的長期經營核心能力,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全方位的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規避商業風險,抵御其他行業向本行業滲透,并通過互聯網構建新型服務手段等。了解用戶、決定營銷內容以及如何進行營銷、品牌管理,是數字化時代企業營銷使命的內涵。
對于具體的實施舉措,王衛東用大量實例證明,企業應該重構重視體驗的、靈活性強的營銷平臺,應該重視超級本地化的商品服務,打造個性化的客戶互動,為基層員工賦能,再造營運模式。
其中,重視體驗的、靈活性強的營銷平臺,包括自助下單、無需掃碼直接結賬、用數字化手段呈現產品應用場景、用物聯網技術打造互聯門店等。超級本地化服務,是指有效利用本地的各種大數據,比如天氣、本地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習慣等,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個性化的客戶互動,是指在像家人一樣了解顧客的基礎上進行互動和服務,優化總體客戶旅程。為基層員工賦能,是指通過職業指導和員工輔導,使其能夠利用信息和移動工具進行銷售和服務。再造運營模式,即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門店生產率,降低成本等。
據王衛東介紹,Gartner最近發布的數字化營銷技術生態圖顯示,目前,圍繞數字化營銷,涉及的環節和內容主要有廣告技術、數據和分析、內容與體驗、互動與關系、營銷云的搭建和應用以及交易平臺的創新。
家電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對于此次會議的數字化應用主題,部分與會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且介紹了各自企業的實踐。
博西家電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周小天博士表示,博西家電的數字化應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產品和消費者終端層面,通過取得消費者數據,改進產品質量,提升售后服務速度和創新,完成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二是在制造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對設備產品的數據進行分析,實現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最優化,做到對設備的預維修。“數字化不是目標,重點是提高效率。”周小天介紹說。
據海立集團技術首席顧問沈建芳介紹,海立集團于2007年開始建立數字化體系。集海立集團20年數字化經驗的年產600萬臺的數字化工廠即將建成。他認為,家電數字化的風口在于中國的高房價,它將支撐智能家電向家庭高速滲透,未來充滿機會和空間。
“海爾變革的核心是‘為了人’。”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王曄介紹,“用戶需求在不斷變化,一個是對速度的要求,一個是個性化需求,還有就是體驗驅動。海爾認為,價格驅動正在成為過去時,新的驅動方式是體驗驅動。”王曄表示,這三個“人的變化”正在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海爾的進度還在加快。“在研發層面,海爾也在探索數字化研發。目前,數字化仿真已經成為企業的標配。從傳統的瀑布式研發轉化成迭代式研發,海爾還在探索過程當中。”王曄說。
海信科龍副總裁王志剛博士認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大家都認同的趨勢,但這需要企業能夠長時間的堅持,并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實現路徑。目前,海信智能化轉型戰略,主要圍繞電視機、城市交通以及醫療幾個方面。“在電視機方面,我們踐行制造業服務化,將銷售硬件轉化為銷售顯示+內容。基于電視產品的內容服務‘聚好看’已經實現了第三年贏利。在城市交通方面,青島市已經采用了海信的智能交通系統,使交通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王志剛介紹說,“至于智慧家居,今年的情況會比往年要好,前途也是無限光明的,但關鍵仍是應用場景。”
作為此次會議的主持人,美的集團副總裁、CTO兼中央研究院院長胡自強博士表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會產生很多數據,如何讓這些數據創造價值,還有很大空間。另外,數字化應用本身,在中國還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可以想像。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希望,通過每年一次的技術委員會專題會議,能夠幫助企業關注和了解行業技術熱點或是跨界技術,把握技術趨勢。除此之外,姜風重點介紹了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智能家電云云互聯互通項目工作組的情況。據介紹,2015年8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成立了智能家電云云互聯互通項目工作組;2017年11月,發布了第一版智能家電云云互聯互通標準,并在AWE2018上發布了基于標準的SDK。另外,工作組的成果已經在AWE2017和AWE2018上進行了兩次展出。“在AWE2018展出過程中,我們發布了云云互聯SDK及標識,同時也驗證了標準的可行性,體現了企業的支持。在展出期間,日本電機工業會還專門派代表團來交流。”姜風介紹說,“在今年4月,我們召開了專題會議,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即完善標準內容,關注安全,增加設備模型品類,推動標準的商業化落地。”
據悉,此次會議與會專家和代表超過50人。除了美的、海爾、博西家電、海信、海立外,還有TCL、三星、奧克斯、方太、老板、松下、九陽、蘇泊爾、惠而浦、美芝、加西貝拉、萬朗等企業技術帶頭人或技術骨干參加。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