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為本 創新為魂 格力打造“中國造”最佳樣本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日,第三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辦,包括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9家單位及1名個人榮膺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是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在質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就的組織。換言之,只有對中國質量管理精益求精、并且通過持續創新、從而實現重要突破成就的企業,方能獲此殊榮。
正當行業為其質量管理標準贊嘆時,格力在知交會上又亮出了其創新成績單:格力已累計申請專利45511件,其中,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0685件;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4914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4891件,全球商標持有量約1.2萬件。
向上突破技術創新的封頂,向下夯實產品質量的根基。看得出,格力在質量和創新領域走了雙驅動發展戰略。而這也是格力為“中國造”打造最佳樣本的實力來源。
技術創新歷來被格力視為發展的最高目標。用董明珠的話來說,能“買來”的技術都不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才是硬道理。她還指出,格力研發隊伍6年翻6倍,從2012年的2000人發展至如今的12000人,所帶來的顯著成效,就是在近6年取得的專利數量是過去21年的總和。
所有的創新,其根本是人才創新。創新驅動越是進入深化階段,就越要發揮人才的強大推動作用。很多時候,一個創新人才就能帶來一個創新項目,一批科技專利,一個創新項目和專利,就能帶動一個新興產業。因此,吸引創新人才,就是聚集創新資源,就是儲備未來的發展能量。格力強大的人才儲備,以及人才梯隊發展建設,形成了人才智慧與科技研發、產品智造、供應鏈與生產鏈升級以及市場營銷的系列變革效應,從而激發出巨大能量,始終引領行業技術驅動下的質量升風向,不僅以原創壓縮機,繼續推動在空調業及智能家庭服務業的重大技術創新,而且在智能裝備等新興領域,也不斷實現突破。
更為重要的是,格力向上突破技術創新的封頂,絕不是實驗室里的冥想,而是始終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去做的。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所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在經濟依舊穩中向好、人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基礎上,消費升級已成為大勢,中國企業理應提供與之相匹配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從產業發展角度而言,中國實體經濟要突破傳統瓶頸,就必須看齊乃至超越行業世界級標準。
格力在質量戰略上,提出由“四縱五橫”的T9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預防五步法”、“質量技術創新循環D-CTFP”管理方法共同構成的完美質量管理模式,這是格力自創立以來質量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之集大成者。而當完美質量管理模式融入到格力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成為每一位格力人的內心自覺與行動理念,從普通的三口之家到人民大會堂,從榮獲凈水機界諾貝爾獎“布萊恩?2017產品質量獎”的格力凈水機,到剛剛發布的、開啟熱泵供暖新時代的太陽式空調,格力制造也就成為億萬消費者所認可、業界所推崇的質量標桿。
質量為本、創新為魂,格力正在全力打造“中國造”的最佳樣本。這是一個中國領軍企業,在全新時代發展潮流中,用人才、知識、創意、新興科技和產業融于一體的二次創業故事,是響應國家所提出的“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以技術自主創新為主導,推進“傳統”家電產業高級化發展、挖掘智能裝備等高科技產業的奮進歷程,我們應為之注目、鼓掌,也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共同參與到這場偉大的時代變革中,涌現出更多的“格力”奇跡。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