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500強”看中國企業 切忌“唯大至上”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9《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發布讓不少人為之振奮,今年中國上榜企業129家,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一信號表明我國企業在規模上已足可與世界先進國家企業相較量。不過,中國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沖鋒期,中國企業接下來“出海”的方向在何處,依然值得思考。
中國經濟持續對外開放、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背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放的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追求“出海”的中國企業將何去何從?不得不說的是,一直以來,很多中國企業重視海外市場占有率,追求“國際化”發展,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一味追求市場占有率的中國商品能夠持續性對外輸出嗎?這個問題恐怕要打一個問號。筆者認為,在當下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頭,中國企業切忌“唯大致上”,更應該追求“全球化”發展,致力于以優質的產品服務全球消費者。
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成績與發展壁壘
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對外貿易額迅速提升。在世界經濟向著全球一體化方向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國提出了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計劃。
伴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各種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企業大步邁向世界舞臺,從世紀初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幾家公司,到如今的129家公司,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發展的速度之快。同時,跨國經營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選擇,其中海外并購由于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品牌資源的快速積累,使企業實現國際化布局上的彎道超車,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慣用的手段。
但是海外并購并不是萬能的,它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和麻煩。通過收購外資品牌技術雖然可以實現企業營收規模的擴張,但商業制度、法律環境、文化差異、甚至意識形態都可能使并購“水土不服”,或者干脆表現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狀態。同時,企業因研發水平低、缺乏技術優勢等諸多問題造成的低質低價產品隨之顯現,要知道,在本世紀初中國制造就已風靡全球,但并未得到認可。因此,中國企業走到今天,不能再簡單地追求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中國產業必須轉型升級,由此可能會帶來陣痛或不適,但卻是必要的選擇。
《財富》世界500強的數據已經宣告中國企業上一階段的努力成績,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中國企業應該要考慮以技術贏取市場,從“國際化”向“全球化”邁進了。
“全球化”進程中 創造優質產品方為上策
“走出去”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雖然不可否認的是,在短時間內海外并購能夠擴大市場占有率,但這并不是長遠之計。中國企業要想真正能夠在海外長久立足,勢必還要依靠領先的技術、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優質的消費服務。這也要求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更更加了解當地市場,堅持自主創新,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
以此次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格力電器為例,格力空調堅持“先有市場,后有工廠”,目前在巴西、巴基斯坦建設了兩個海外生產基地,但其自主品牌產品已服務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格力研發出了光伏空調,將光伏發電與空調用電緊密聯系起來,不僅能夠實現“零電費”,還能推動全球節能減排事業發展,受到了24個國家和地區的歡迎。
可以說,格力的成績源自于其自主創新的技術實力。在今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的中國企業里,格力電器的凈資產收益率最高,這與其“掌握核心科技”的追求分不開。目前,格力申請國內專利53340項,其中發明專利25011項,國際專利1752項,在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排行榜中,格力電器排名全國第六,家電行業第一。
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世界商品在流通、共享上已經基本實現“自由化”,中國的產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都將展示中國品牌的魅力,在“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使命中,格力電器已經揚鞭策馬、奔騰向前,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走出中國企業的風采和實力。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