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家電外貿基本盤,這些政策導向值得關注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為“六穩”之一,穩外貿對于穩定中國經濟運行至關重要。而貢獻了三分之一產值的出口,對于中國家電行業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穩外貿政策頻出,一方面,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助力外貿企業盡快走出疫情陰霾,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市場,培育新的發展能力。
政策頻出,護航家電出口
2020年2月18日,全國復工僅8天,《商務部關于應對新冠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印發。該通知共提出20條舉措,其中與穩外貿相關的內容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涉及簡化對外經貿管理程序、強化法律服務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積極應對境外貿易限制措施、用好自貿協定優惠政策、穩定外資企業信心、設立海外疫情應對快速反應機制等,幾乎涵蓋了今年穩外貿政策的主要方向。
2月起,上至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下至地方各級政府,先后出臺了一批穩外貿政策,全方位護航2020年中國外貿發展。概括來看,已經發布的政策內容主要聚焦在四大方面。
一是利用財稅政策,幫助企業減負增效。這是家電企業感受最深,并且在此次采訪中提及最多的。例如,階段性免征中小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緩繳社保費,延期繳納住房公積金,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這些財稅政策,降低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具體到外貿層面,加快出口退稅等政策也陸續出臺。采訪中,某大型企業海外業務負責人坦言:“現金流就是一個企業的血液。疫情讓我們的血液運轉降速,政府的這些財稅措施幫助我們優化了現金流,客觀上確保了企業的正常經營。”
此外,《通知》明確提出,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可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領域傾斜,重點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以政銀保合作方式加大貿易融資支持、外商投資促進服務、開放平臺吸引外資、“一帶一路”投資合作等。
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疫情期間,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加大了對受疫情影響企業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應對訂單取消、出運拒收等風險。據《電器》記者了解,2月復工初期,由于疫情造成的種種限制,一些海外訂單難以按時交付,出口信用保險在這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解決了不少企業的燃眉之急。面對風險,家電出口企業應注意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保障自身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三是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發展不斷加速,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也已于7月1日起在10個海關展開,為外貿拓展成交新渠道。對于家電行業而言,目前產品出口仍以一般貿易方式進行,嘗試跨境電商B2B出口的企業布局紡織、玩具、家居等行業居多。
四是提升貿易便利化,簡化對外經貿管理的相關程序、推行無紙化辦公等。
從《電器》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由于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生產和銷售節奏,企業在拓展海外出口業務時面臨的壓力和風險明顯增加,如海外客戶回款賬期變長、客源的變動、物流受阻等。密集出臺的政策,幫助企業規避了一定的金融和市場風險,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出口轉內銷,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
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外貿企業紓困,確保產業供應鏈暢通運轉,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外貿基本穩定。
《意見》提出3方面舉措。一是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簡化出口轉內銷產品認證程序,簡化企業辦稅程序。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擴大適用范圍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二是多渠道支持轉內銷。搭建轉內銷平臺,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組織大型商業企業開展訂單直采。發揮有效投資帶動作用,重點結合各地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需要,組織對接一批符合條件的出口產品轉內銷。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引導外貿企業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充分利用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市場的融合發展。三是加強信貸保險和資金支持。
短期來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是疫情之下幫扶外貿企業破解眼前難題,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的應急舉措。對于外貿型家電企業而言,這同樣是眼下盡快走出目前困境的方法之一。一些外貿型家電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實踐,如擴充內銷團隊,轉產疫情期間需求增長的小家電產品,借助電商渠道快速建立內銷通路,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對于更多的家電出口企業,特別是對于此前主做大家電出口的企業而言,“轉”起來并不容易。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在進行企業調研后發現,外貿型家電企業實現出口轉內銷,有幾個方面不容忽視。
首先,出口產品與內銷產品的規格不同,無法直接出口轉內銷。冰箱、空調和洗衣機等大家電產品在電壓、標準、認證等方面,國內外市場都有不同的要求,出口產品直接拿到國內市場,很多無法直接使用。其次,外貿型企業的運營團隊和管理方式與主做內銷的企業不同,即使是綜合型企業,外貿與內銷的運營團隊也是完全分開的。外貿型企業如果要轉做國內銷售,需要組建全新的營銷團隊,建立全新的銷售通道。此外,國內家電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遠高于國際市場,沒有成熟經驗和團隊的企業,貿然加入國內市場的競爭,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長期來看,出口產品轉內銷是一個出口企業尋求自我突破的機會。一旦實現在內銷市場的突破,企業將同時擁有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具備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從產業發展來看,出口轉內銷還將促進內外貿有效貫通,充分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長久之道。
此外,在愈發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更多的穩外貿政策已在制定途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7月底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商務部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穩外貿工作。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