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腕間穿戴行業2020年回顧與展望:百尺竿頭,仍需更進一步
? ? ? ? ? ? ? ? ? ?本文來源: GfK中國通信事業部 作者: 趙晶,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年來,智能腕間穿戴設備市場在IoT發展的催化下,吸引了企業和投資者蜂擁進入。其中,手機頭部品牌在智能腕間穿戴市場的戰略布局尤為明顯。OPPO、紅米入局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市場,小米、vivo、ONE PLUS入局智能手表市場,加上已經入局的華為、蘋果和三星,頭部手機品牌均已進入智能腕間穿戴市場。
2021年,手機品牌在大健康領域及IoT的戰略布局下,紛紛以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為核心硬件、以用戶為中心、以產品研發為驅動,打造更加立體化的運動健康場景。
企業積極布局,智能手表格局加速變化
中國智能腕間穿戴市場以消費級為主體,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和兒童手表是智能腕間穿戴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普通健身愛好者和日常健康關注者通過這些設備對運動類型、心率、睡眠等指標的監測實現自我健康管理;一般人群通過消息提醒、獨立通話、NFC、移動支付等日常生活輔助類功能實現便捷化的生活管理。GfK零售研究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的銷量同比增長4%。其中,智能手表銷量同比增長48%。2021年,智能手表市場表現依然搶眼,仍將是智能腕間穿戴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推動者。
2016年,中國消費者對智能腕間穿戴品類的選擇以智能手環為主。5年后的今天,在成人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的消費選擇中,智能手表逐步成為與智能手環體量相當的品類。蘋果智能手表和華為智能手表的持續發布,提升了智能手表的消費者認知度。據GfK零售研究數據預測,2021年智能手表零售量將同比增長超過40%;智能手環零售量將保持平穩,同比微降6%,整個成人智能腕間穿戴市場漲幅有望達到兩位數(見圖1)。
放眼全球,雖然中國智能手表市場的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全球市場所占比重不及智能手機這樣的成熟品類。中國智能手表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興奮期,即廠商還在加速入局,產品系列依然在建設中,消費者品類認知仍有待提升。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每個季度都有手機廠商入局智能手表市場。新玩家的入局加快了各廠商新產品的發布節奏。2021年,智能手表在各大品牌的多品類生態發布會上頻頻亮相,智能手表市場熱度進一步升溫。
從品牌結構來看,中國智能手表市場目前還處于集中度較高的階段。華為和蘋果是較早入局且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全面滲透的品牌,在越來越多品牌入局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領先地位。2019年底入局智能手表市場的小米動作頻頻,加持紅米產品,形成多線布局,表現搶眼。OPPO、vivo、ONE PLUS目前上市的型號相對單一,隨著2021年產品迭代或系列擴充,有望獲得新的增長機會。
在智能手表市場,更多品牌助推市場變化。2020年第四季度,知名廠商攜千元內入門級智能手表出現在大眾視野,市場價位格局被打破。GfK零售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原有的價位格局偏倚顯著,主要集中在華為GT系列布局的1000~1500元價位和蘋果手表布局的3000元以上價位。從2021年第一季度來看,隨著紅米手表、華為FIT、榮耀ES等一系列頭部廠商拓展產品系列,中低端價位市場需求開始釋放,消費者購買一塊智能手表的門檻降低。消費水平介于智能手環和千元以上中高端智能手表之間的人群,擁有了入門級智能手表的選擇。小而美的入門級智能手表受到更多女性用戶的青睞。偏倚的市場價位格局在2021年第一季度迅速得到改善,千元以內產品的銷量份額迅速擴張至34%。2021年,智能手表新品將圍繞更完善的價位格局充實產品選擇。
圍繞核心需求,細分產品開始出現
運動監測和健康監測功能是消費者購買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的核心驅動力。2020年,市場開始出現監測上百種運動類型的智能腕間穿戴產品,覆蓋了細分人群的基本需要。該類產品迅速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2021年,入門級智能手表補足市場價位選擇后,智能腕間穿戴設備市場呈現出更完整、更細分的產品選擇空間。消費者對于常用運動類型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監測指標的多樣化又提出了新的需求。不同價位的產品,提供不同的監測深度,廠商正在突出打造產品間的差異化。
消費者對于未來購買的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的功能期待中,關于人機交互方面的需求開始凸顯。操作的方便性是消費者購買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的首要因素,也是基礎條件。互聯互通需求開始被更多提及。廠商在IoT戰略下,將品類發展重心從單品為核心向多場景布局轉移,產品功能重心從單品智能向互聯銜接過渡。其中,手機品牌Phone+先行,以手機為核心輻射關鍵品類,多品類協同發展、協作應用,已經出現跨屏協作、多品類間視頻通話、一鍵轉接等功能。未來,各廠商將深化落地運用,優化慣有的使用習慣,增強產品的使用粘性。
兒童手表也是中國智能手表市場中的細分產品?;诩议L對孩子的安全考慮,帶有定位功能和通信功能的兒童手表產品得到市場認可。2020年,中國兒童手表銷售額達到73億元,同比增長19%(見圖2)。
從GfK零售研究數據可以發現,兒童手表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期。自2018年起,兒童手表開始從以2G產品為主體的市場向4G產品切換,市場迎來“價位升級”的紅利,而且這一紅利直至2020年底才進入尾聲。據GfK零售數據預測,2021年兒童手表銷量和銷售額增速都將保持平穩發展的態勢。
除了4G切換2G帶來的銷售額紅利,兒童手表廠商也從產品功能上尋求新突破。2019年,廠商給予兒童手表更多的學習和娛樂功能。受疫情影響,2020年,未成年人居家學習和娛樂的場景被迫成為主流,平板電腦市場規模暴增。然而,由于兒童手表在小屏幕中的操作空間有限,相應的功能逐漸退出主流產品的宣傳點。2021年2月1日,教育部發布《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學校對智能電子設備管理更加嚴格。通知之下,大多數地區的學校將手機與兒童手表一并管理,兒童手表市場發展再遇波折。盡管如此,基于定位和通信功能的訴求,為未成年人群體打造輔助性功能的兒童手表,將成為智能腕間穿戴設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021年,中國進入經濟復蘇的后疫情時期,智能終端市場在提振民生消費、增加高端供給、促進內需釋放等方面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將為智能腕間穿戴設備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本文來源: GfK中國通信事業部 作者: 趙晶,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