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制冷展 格力用創新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4月9日至4月11日,第二十九屆國際制冷、空調、供暖、通風及食品冷凍加工展覽會(以下簡稱“中國制冷展”)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化的多元型工業集團的格力電器因創新不斷無疑備受關注。格力電器此次共有主展位、冷凍冷藏展位和工業制品展位三大展示空間,不論是今年發布的格力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還是早已成為“明星”的格力工業機器人,抑或是格力各種空調、冷凍冷藏產品,都凸顯出格力依靠自主創新為消費者打造更美好生活的能力。
從消費需求出發 創新科技直擊市場痛點
格力電器一直是踐行“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理念的代表,消費者被空調直吹煩擾,格力便研發出“無風空調”,消費者擔心空調時間用久有細菌,格力便研發出“空調自潔技術”,消費者希望空調也緊跟時尚,格力一路引領空調造型由方形空調到圓形空調再到定制型藝術空調。
當前的市場需求最緊迫的是什么?環境日益惡化、空氣質量不佳、空調供暖性能不強、希望提升空調節能性等。面對這些問題,格力電器依靠自主創新解決了難題。
面對霧霾天氣,格力電器從國家環境改善與消費者健康保護兩方面著力研發:國際領先技術三缸雙級變容壓縮機的問世為“煤改電”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此次展出的搭載了此項技術的格力?火鳳凰鉑韻家庭中央空調、格力?火鳳凰至尊型戶式暖冷機產品在-25℃制熱量不衰減,45℃制冷量不衰減,解決了極冷或極熱環境下制熱或制冷量不足的問題,引領了熱泵環保供暖的趨勢;在室內除霾方面,格力通過新風除霾機給出解決方案。格力凈享全熱交換新風除霾機采用四層過濾器,PM2.5一次通過凈化率達99.44%。格力清享新風除霾機更是五重過濾保護,打造出在在森林中呼吸清新自然的氛圍。
圖為格力制冷展中央空調主展位
空調供暖一直是業界難題,讓消費者欣慰的是,格力有一系列供暖產品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我國由南到北溫度范圍可分為普通溫度-15~28℃,低溫-25~28℃,超低溫-35~28℃,格力空氣源熱泵產品可覆蓋每個區域,產品包括戶式水機、多聯機、商用采暖機、房間式采暖器等。其中,搭載格力國際領先三缸雙級變容壓縮機技術的格力?火鳳凰鉑韻家庭中央空調、格力?火鳳凰至尊型戶式暖冷機產品是供暖典型,此機型一機兩用,兼顧制冷與制熱;低溫強勁制熱,-25℃制熱量不衰減,-35℃穩定運行;高效節能,獲得國家節能認證,運行費用低。
在能效上,格力所有系列產品能效比都處于領先水平,不論是磁懸浮產品、三缸雙級變容產品,都讓消費者在享受舒適性的同時,不斷降低能源消耗與費用支出。
圖為中國制冷展上的格力磁懸浮變頻離心機
極具前瞻眼光 創新科技助力消費升級
近年來,消費升級已為大勢所趨,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及消費,包括“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等,提早捕捉市場動向,加大以消費升級為導向的創新投入,是對企業的戰略布局和創新水平的考驗。此次展會上,格力電器在能源系統搭建、智能家居產品開發、冷藏產品性能提升上的布局深得好評。
在此次展會上,格力電器全球首發的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引來無數人駐足。該機組通過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具備了待機低能耗、位置自適應、機組自診斷三大能力,比如根據天氣情況判斷出要不要減少加熱時間,要不要化霜,要不要補償風量,出現問題自動向格力大數據平臺報告等,簡直不能再省心,在多聯機領域掀起了一場“AI革命”。
圖為格力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全球首發儀式現場
在智慧“五恒之家”體驗區,格力恒溫、恒濕、恒氧、恒凈和恒靜的“五恒”概念深得參觀者歡迎,這是每一位消費者理想的家居生活狀態,無需費心,舒適和安全都以解決。好消息是,格力電器已用創新科技讓理想成為現實。
對于冷凍冷藏產品,格力電器此次展會專門設立了一個展位,分為小型冷庫專區、大中型冷庫專區、壓縮機專區和智能服務專區。不久前,格力為人民大會堂廚房冷庫提供的冷凍冷藏設備成功通過驗收,以自主創造核心科技服務國家最高會議場所。據了解,在2006年到2016年這11年間,全球冷庫總容量從1.62億立方米,一舉增長到了8.25億立方米,增長率達409%,印度、美國和中國位列前三。當前,人民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同時也更加具有經濟實力,格力電器在這一領域的創新能力再度具有廣闊的發揮空間。
圖為中國制冷展格力冷凍冷藏展位
事實上,無論是煤改電技術、供暖系列產品、“五恒之家”理念還是智能機器人、冷庫冷藏產品,這些創新突破都是為了為人類打造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有新鮮的食物、舒適的環境、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不難看出,格力電器始終視“用技術改變人類生活”為己任,更是企業中的“創新派”、“行動派”。也只有奔跑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才可能讓國人愛上中國造,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