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成立院士工作站,自主創新強強聯合的再出發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7月31日,格力電器建筑節能院士工作站、格力電器電機與控制院士工作站同時揭牌成立。兩個工作站由格力電器分別與江憶院士、饒芳權院士合作建立,以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需求為導向,產學研合作項目為紐帶,旨在為企業自主創新、轉型和產業優化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在國家不斷強化自主掌控核心科技的大背景下,格力電器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堪稱是一次自主創新型企業與自主創新型人才的強強聯合,對中國制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決定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人和技術,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是創新驅動的關鍵之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抓住創新人才這個重點著力推進。
此次格力電器與饒芳權院士的合作,是格力電器人才戰略升級的一次重要舉措。格力電器是中國制造業中典型的技術驅動型企業之一,截止目前,格力電器建有1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2個研究院、72個研究所、727個先進實驗室,擁有10000多名科研人員。
饒芳權院士長期從事水輪發電機的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曾解決了水輪發電機很多關鍵技術問題,是電機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通過院士工作站的建立,雙方聯手聯合攻克產業關鍵、共性難題,有力提升格力電器的研發水平的同時,促進饒芳權院士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自主創新型企業與自主創新型人才的強強聯合,進一步在全社會弘揚了自主創新的實干精神。
多年來,格力將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基因和不竭動力,致力以自主創新的核心科技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讓世界更美好。從空調產品到生活家電,再到智能裝備,格力電器深耕核心科技,自主創造價值,先后突破了24項國際領先技術,贏得了全世界用戶的尊敬,成為中國自主制造的代言人之一。
饒芳權院士在致辭中肯定了格力多年堅持的自主創新道路,“結合多年的產學研經驗,我認為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下,中國造想要真正強大,必須挺直腰板,要走自己的路?!彼硎荆谥袊毂仨氉咦灾鲃撔碌缆返膯栴}上,和格力思路一致,正是基于這個共同的夢想,盡管自己已經84歲高齡,仍然愿意與格力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 自主創造中國人自己的核心科技也是饒芳權院士畢生的追求。上世紀80年代,在當時國人不相信“國產”設備,大搞“進口”的形勢下,饒芳權和他的團隊一次次用行動打破這種“不信任”,堅持靠自己,走自己的路。當時上海要引進300兆瓦的火力發電機,饒芳權和他的團隊需要等國外的發電機引進后照著學習。但饒芳權沒有被動的等待國外技術的引進,而是主動繼續摸索,決定自己搞下去,在他的堅持下,他們的科研團隊最終做出了自己的產品,性能不比國外引進的差。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出,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他反復強調:“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p>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崛起之路必須靠自己走。當下中國制造在很多基礎性關鍵核心技術上研究還比較薄弱,處于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尷尬局面。要想破除這種國外技術依賴癥,就必須自主掌握核心科技。
伺服電機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大量核心部件嚴重依賴進口。格力電器2013年進入智能裝備領域,經過5年攻關,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格力電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盡管格力電器在電機領域取得了很大突破,但這還只是開始,要與國外高端制造領域形成并跑,最終實現領跑,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讓越來越多“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在這里誕生,這是格力電器的期待和目標。建立院士工作站,是格力電器自主創新戰略關鍵一招、重要一步。正如董明珠在揭牌儀式當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有了這種強強聯合,相信格力電器的自主創新之路會越走越寬。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