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落地,AI+IoT加速賦能家電產業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志剛,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中國家電行業對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技術的研究由來已久,從產品端可以看到,家電企業近年來推出的白色家電、智能電視、3C數碼、廚衛電器、環境與健康電器等產品幾乎都在智能化方面有所突破。現階段,海爾、美的、格力、長虹、TCL、康佳等品牌對AI、IoT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也愈發成熟,不僅體現在全屋智能、互聯互通等功能層面,在產品研發階段、數字化轉型、生產線改造和渠道銷售變革上也已經拉開升級的大幕。
5G,助推AI、IoT落地
現階段,智能化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逐步改造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智慧生活還遠沒有達到完美,很多智能單品還很“愚蠢”。究其根本,5G這項基礎建設尚未大規模普及是制約因素之一,這使得家電企業對5G在產品端、數字化轉型、渠道變革上的應用無法全面落地。
這一局面將隨著橫空出世的“新基建”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2020年,“新基建”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而新基建之首,正是5G。經歷了2017年的5G試驗、2018年的5G試點以及2019年上半年預商用之后,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同年10月31日,在2019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舉行5G商用啟動儀式,5G套餐上線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
主流家電企業在受訪時均看好5G時代的到來。他們普遍認為,5G將成為所有技術發展的巨大加速器,推動各種形式的AI和IoT應用的發展,甚至引發家電行業的巨大變革。業內專家也表示,隨著5G的到來,IoT領域的變化是,海量的從4G時代就已經開始應用的IoT技術,在5G的規劃中將迎來更廣闊的空間,不僅將推動智能化家居和互聯互通的升級,在數字化轉型、產業互聯等方面也將引發顛覆性變化。AI將從云端計算擴展到邊緣計算,無處不在。5G擔當起高效連接云端和邊緣的高速度、高可靠性和低時延的通信管道,從而可以用最優化的方式實現AI的資源分配。5G將助推IoT、AI進入更多新應用場景,推動中國家電產業開啟新一輪升級,如技術賦能、產品與服務升級以及渠道變化。
推動生產線數字化改造
伴隨5G的商用與進一步發展,AI、IoT技術對家電制造、產品研發等產生的影響在2020年已經開始顯現。長虹有關負責人表示,在5G的助推下,AI、IoT技術落地,協助企業實施“產品+數據+計算”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數據推動的流程優化、工具變革、決策變革,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對制造環節的影響則最為明顯。例如,長虹應用AI和IoT技術打造智慧工廠,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制造效率,提升良品率。他表示,長虹運用AI技術實現某個生產線的智能化,下一階段長虹將運用IoT技術將多個生產線相互連接,實現數據匯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模型訓練服務,實現生產全流程可視化;另一方面,全面支撐生產線的數字化。最終,長虹將通過“AI+IoT”在家電行業的應用,推進家電產品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
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對行業AI、IoT拉動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冷靜的思考。他說:“數字化改造,有些企業做得好,有些企業做得效果不明顯,有些企業還在觀望,發展不平衡。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接下來能否平衡發展,一方面要看企業是否愿意投入資源去做,另一方面要看當地政府是否有配套的支持政策。”他舉例稱,位于南沙的美的空調工業制造示范基地,通過AI、IoT等技術的應用,整個生產都是由大數據、人與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協作完成的。即便在疫情時期,工廠的進貨、生產、運輸、交付等過程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在IoT時代,海爾對AI技術的應用主要是推進智慧家庭場景解決方案的轉型升級與落地,致力于為用戶提供“設計一個家、建設一個家、服務一個家”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在生產環節,基于先進高效的研發體系和生產制造能力,海爾用原創的技術和高端成套的產品引領行業發展與消費升級,加速智能化產品的生產。
海信聚焦以AI作為引領家庭、社區和城市發展的新動能,首創了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的全場景智慧生活,形成包含芯片、智能硬件、云腦技術、運營平臺、軌道智能、醫學影像在內的六大硬核科技。在智能制造方面,海信在焊縫跟蹤、引導機器人無序抓取、手機殼平面度檢測等多個項目中提升人工效率。
提升產品和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AI、IoT技術將大大提升家電企業的服務能力。李金波表示,智慧家居的場景應用,還需要企業、研發人員不斷投入,研究新的場景、應用。他舉例稱:“就像手機,以前用功能機按鍵控制,為什么觸屏手機推出以后,大家都迅速地切換到觸屏手機?觸屏手機原來屏占比只有約70%,現在大家都用全面屏,因為它的視覺顯示面積更大、交互更好、智能化程度更高。家電產品也一樣,產品和技術的發展是互相促進的。”
產品升級的背后離不開研發。據長虹有關負責人介紹,長虹在生產制造端開展了多個AI項目的研發工作。比如,在基于機器視覺的產品缺陷檢測中,長虹用機器代替人眼,實現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檢測;基于激光+視覺導航的AGV小車,實現配送的無人化和智能化。AI、IoT等技術已經在參與到長虹產品生產的全流程。
隨著AI和IoT技術的進步,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場景解決方案。海爾有關負責人表示,海爾最早提出的“5+7+N”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已經被打破,原因在于我們不能以企業能力來設置場景,要以用戶需求為轉移,要靠鏈群來承接。而鏈群是動態的,因為用戶需求不同,服務就不同,所以新服務需要新鏈群來解決。他以智慧廚房為例向《電器》記者介紹說:“海爾食聯網致力于搭建安心食材解決方案服務平臺,基于智慧廚房場景產生的飲食習慣數據,可以提供體檢健康監測、智慧烹飪、安心食材購買、營養方案制定等增值服務。”其中,食聯網整合了菜譜資源,建立可視化的菜譜平臺,實現精品化、標簽化、一鍵烹飪、可語音交互的菜譜推薦管理功能,并推出冰箱二十四節氣膳食推薦服務,滿足多場景的菜譜需求。
渠道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在AI與IoT技術的加持下,不僅生產環節、產品創新和服務等方面發生變化,銷售渠道也產生了重大變革。隨著全場景數據打通、數字化運營改造、超體驗賣場升級,消費者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方式購買獲得所需家電產品及服務,享受到跨渠道、無差別購買體驗的服務正成為家電企業的追求。
海爾有關負責人表示,海爾的渠道有智家體驗云的平臺支持。他認為,未來沒有平臺支持的渠道會消亡,而海爾專賣店轉型后,智家體驗云就是它的渠道,智家體驗云可以為專賣店提供保障和信譽背書,消費者不用擔心買貴了,也不用擔心產品的品質問題,更不用擔心如果產品質量出問題沒有人負責維修。智家體驗云不但可以給用戶講解專業知識,還可以幫忙維護老用戶,專賣店可以利用平臺24小時進行經營。這就提高了專賣店的經營效率和效益。
關于AI和IoT技術對渠道的影響,長虹有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新技術可以進一步優化原有的線下傳統銷售渠道以及線上渠道等,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與服務;另一方面,在AI和IoT的基礎上,一些新渠道會順勢產生,比如直播帶貨等。無論銷售渠道怎么變化,場景化銷售與體驗的趨勢是比較明顯的。
渠道的重構,也讓產品走向以用戶為導向的定制化生產,無論海爾、美的,還是長虹、海信,通過AI、IoT等技術收集到用戶的需求和痛點,不斷迭代升級推出更加符合用戶需求、更具性價比、更加個性化的產品。目前來看,家電巨頭基于強大的品牌優勢在大數據、AI、IoT等領域建立的工業互聯網,紛紛推出各種C2M計劃,打造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爆款”產品。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志剛,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