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化”,中國家電出口迎來大步向前新機遇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除了電影情節,恐怕沒有人會相信,有朝一日,全球制造業會按下暫停鍵,經濟停擺。然而,在2020年,這一幕卻因新冠疫情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8月,全球疫情依然比較嚴峻,海外制造業依然受到巨大影響,這對生產已經恢復且步入正軌的中國家電制造業來說,迎來了大步向前的新機遇。這不僅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地位,也加速了家電企業全球化的步伐。
積極應對疫情影響,走勢先抑后揚
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出口市場受到疫情影響,整體呈現下滑趨勢。就主要企業的出口表現來看,呈現出先抑后揚的趨勢。
1月底,正值春節前夕各企業放假期間,國內疫情爆發,各地封城,國人全部在家隔離,從而迫使中國家電企業正常的生產制造節奏中斷。2月,各企業開始復工。然而,由于工人短缺、配件供應不足、物流受阻等因素的影響,家電制造業的復工復產稍顯艱難。
在復工前期,面對各種問題,各企業都在想方設法解決,但產能無法完全恢復,還是導致許多海外訂單無法按時履約,從而影響了上半場的家電出口市場。在采訪中,各企業代表均表示,第一季度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彩電、洗衣機、空調、冰箱、冷柜等大家電以及電吹風、電磁爐、電熨斗、電熱水器、微波爐、吸塵器等生活電器,出口累計金額同比均呈現下滑態勢。
進入4月后,中國家電出口逐漸恢復,生產能力逐漸復蘇,而同時海外疫情爆發,海外制造業開始出現停工停產現象。即使一些國家開始促進復產復工,但受到疫情制約,恢復進程較慢。這使得許多原本屬于其他國家的訂單轉移到中國,中國家電企業出口情況開始回升甚至呈現同比增長態勢。
《電器》記者采訪得知,2020年第二季度,不少出口型企業都有亮眼表現。奧馬冰箱冰箱實現復工復產,出口規模恢復多年來保持中國第一的正常水平;新寶股份4月出口訂單開始逐步恢復,疫情對出口規模的影響在減小,甚至可以忽略;在第一季度出口訂單受到不小影響的萊克,第二季度也迅速恢復,尤其是吸塵器訂單回升較快。
疫情期間,不同產品的出口市場表現不盡相同,影響了品類內出口企業的表現。由于疫情宅家時間變長,微波爐等廚房電器、吸塵器等生活電器以及儲藏食物用的冰箱和冷柜的市場需求大漲,但是需要安裝的嵌入式廚房電器、空調、洗衣機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則有限下滑。據新寶股份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廚房電動產品、電烤箱、面包機、制冰機等產品出口受到影響更小。
在同一品類市場中,出口企業的表現也存在一些差異。以空調市場為例,上半年,美的、TCL出口市場表現不錯。《電器》記者了解到,TCL整合了海外市場白電和黑電的渠道,將空調導入TCL海外黑電渠道進行銷售,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TCL空調出口的增長。而包括格力在內的部分企業在出口規模上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綜合來看,能在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恢復的企業,主要有五類:在復工后可以及時出擊追單的企業,以冰箱、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疫情期間必備產品出口為主業務的企業,供應鏈整合能力更高的企業,積極開拓新市場和渠道的企業,以及通過降低產品價格增加訂單數量的企業。
在企業積極應對出口市場的情況下,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電整體出口市場回暖。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家電(空調、冰箱、洗衣機、部分廚房電器和生活電器)累計出口額為1870億元,同比增長4.2%。
多因素促進企業出口增長
在經歷了慘淡的第一季度以及復蘇的第二季度后,中國家電制造業以強勁的增長勢頭開啟了第三季度。在采訪中,受訪者均表示,第三季度,公司的出口訂單量有所增長,甚至有企業負責人表示,產能供不應求。以冰箱行業為例,《電器》記者了解到,主要冰箱出口企業在7~8月的出口訂單量同比增長達到30%~40%。
在全球疫情橫行的當下,中國家電企業出口市場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并實現逆勢增長,主要有四個原因。
首先,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制造業已實現復工復產。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總裁姚友軍直言,當前,從全球家電制造業來看,中國產能恢復的最好,在其他國家制造業停工停產的情況下,一些海外客戶不得不將訂單轉至中國。
其次,經過近幾年的制造升級,以及配套產業鏈的完善,在海外訂單提升的情況下,中國企業能快速調整生產應對。某業內人士告訴《電器》記者,在疫情期間,海外訂單提升,對中國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機和配件的生產節奏都需要更加緊湊。好在中國供應鏈近幾年發展迅速,反應速度非常快,滿足了訂單需求,并幫助整機企業得到海外客戶的認可。
例如,為了支持美國冷柜訂單,海信冰箱公司研發團隊僅用了3個月時間完成了創新平臺3個型號的開發工作,滿足了渠道的交貨要求。面對美國緊急訂單需求激增的情況,海信冰箱揚州、順德和平度的基地全力奮戰,最大限度降低在疫情造成的采購資源不足和產能受限所帶來的影響,保證訂單交付。受疫情影響,部分產品零部件供應不及時,模具廠延遲復工且復工率不足,海信冰箱公司攻克技術難點,與模具廠和外協廠反復溝通,最終實現酒柜和飲料柜按時批量和生產。
第三,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低迷,消費者的消費預算逐漸下滑,因此選購家電時更多的開始考慮中低端產品。某業內人士坦言,當前中國家電企業出口的產品主要定位于中低端,與疫情之下海外市場需求比較吻合,這也成為海外訂單提升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國家電企業主動出擊,進行追單或者積極探索新的海外業務。不過,由于疫情導致出差驟減,企業在新品推廣、客戶關系維護及新市場開拓上受到一定制約。為此,各企業不約而同地采用視頻會議、電話會議等線上溝通方式,來維持客戶關系或開拓新的市場。
雖然線上溝通效果無法與面對面交流相比,但已是當前最好的解決辦法。“以廣交會為例,以往我們可以和客戶坐下來面對面的交流,是有溫度的溝通。現在因為疫情只能通過線上溝通,而許多采購商所處的環境不同,網絡條件以及對線上溝通的意識不同,所以效果不及線下。”惠而浦中國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席曉文認為,在當前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企業需要積極擁抱變革,嘗試新的方式。
不同區域出口表現不同
因為全球各地疫情發展不同,以及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衛生保障體系有所差距,所以中國家電企業對不同區域的出口情況也有所區別。
從各企業介紹的情況來看,對歐洲和美洲的出口受疫情影響更大,但歐洲和北美洲已逐漸恢復,南美洲至今形勢不容樂觀。
2020年3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歐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歐洲民眾開始隔離在家,實體店閉店,而該地區線上市場滲透率不高,因此消費需求開始下滑,各企業的出口規模也受到影響。
雖然不少企業嘗試與渠道商合作,推進歐洲線上市場的發展,但整體來看,在疫情爆發期間,歐洲市場的出口訂單下滑依然較大。
隨著歐洲進入“邊恢復邊防疫”的階段,消費需求開始釋放,各企業對該區域的出口訂單也隨之恢復。
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是美洲。3月24日,世衛組織表示美國可能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5月巴西成為全球確診病例數第二多的國家也成為疫情“震中”。雖然已過去數月,但這兩個國家的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控制。7月12日,世衛組織表示,美洲依然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
雖然美洲在第二季度市場需求受到影響,但北美洲經濟實力相對較好,政府出臺了一些激勵政策,消費者仍有購買實力,尤其是對冰箱以及廚房、家居等方面的小家電需求需求較好,但對于需要安裝的家電產品需求出現下滑。
中國家電企業對于南美洲的出口情況,受疫情影響比較大。某業內人士表示,因經濟預期不好,南美洲市場需求下滑較大,從而導致對該區域的出口規模下滑。
有業內人士預測,第三季度南美洲市場需求依然難以恢復。
此外,中國家電對于亞太和中東非地區的出口情況,據業內普遍反饋,疫情爆發前期受到影響,之后逐漸恢復,綜合上半年來看,對各企業出口整體影響相對較小。
疫情下,出口企業的“危”與“機”
海外制造業的停擺,促使許多訂單流向中國,對中國家電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
首先,就疫情對家電消費需求改變的應對,中國家電企業有著充足的經驗,所以在第一時間為海外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與國內消費趨勢類似,在疫情的促進下,海外消費者也更關注健康類產品。針對這一現象,各企業都有針對性地推出相應產品。
例如,海爾旗下品牌AQUA在日本通過TZ系列及Delie系列產品落地健康囤貨、長效保鮮等健康場景,以滿足疫情下用戶的特殊需求,并推出了洗衣機具有除菌消毒功能的GTW洗干一體機。在空調產品線上,長虹推出了具有殺菌功能的產品,收獲了不少海外消費者的歡迎和海外客戶的認可,這助力長虹空調海外業務在上半年實現同比增長10%的好成績。惠而浦中國側重布局具有90℃高溫煮洗、智氧除菌等功能的滾筒洗衣機,并將洗衣機門把手、洗滌劑盒、旋鈕、操控面板等用戶常接觸的地方換成抑菌材料。格蘭仕光波爐憑借加熱效率和殺菌功能,也在海外獲得許多客戶的認可。海信的新風空調、全球首款全空間食材管理冰箱、離子蒸燙洗衣機等產品,都用核心技術優勢贏得歐美消費者的青睞。
席曉文表示,經歷了中國的疫情,對于應對消費趨勢的變化,中國企業有著更多的經驗,面對海外消費需求變化時,有“模板”可以借鑒,能快速響應,滿足市場新需求。
海外訂單的增長,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家電產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家電品牌的全球化進程。
然而,企業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海外制造業復工復產后,增加的這部分海外客戶是否還會選擇與中國家電企業合作,訂單是否會逐漸回流。而中美貿易摩擦、中印邊境摩擦及疫情延續給出口帶來了不確定因素,對出口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對此,姚友軍表示,短期內訂單回流的可能性不大。他解釋稱,在海外市場,一款產品一般會銷售2年左右。因此,在這期間的訂單很難回流。同時,在與中國企業展開長期合作后,如果轉移訂單,需要考慮制造成本是否會提升。目前,中國家電制造成本相對保有一定的優勢。
同時,中國家電企業還需要提升抗風險能力,提升中國產品的“內功”。隨著未來經濟回暖,消費預算逐漸恢復,產品需求繼續偏重于中高端產品時,中國制造業還能否滿足海外客戶需求,這至關重要。
在全球疫情蔓延下,中國家電制造業受到一定沖擊。但是,企業的全球化競爭,從來都不是單一維度、單一時間段、單一區域市場的較量,而是一場全球化的生產制造、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供應鏈、品牌資產和渠道管理等綜合體系建設的長跑。
據TCL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20年,TCL電子不僅把優質產品和服務帶給全球用戶,而且在全球構建產業鏈和供應鏈。此次疫情中,上述調整和改變給TCL電子帶來了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以保證持續搭建綜合能力,繼續加速全球化業務布局。
此外,當前,加速“新基建”,顯示了中國提升制造業的決心和魄力。借助“新基建”的東風,中國家電產業鏈或將迎來轉型升級,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和中國質造的轉變,從而為中國家電制造業賦予更強大的內核。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