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紅海”突圍,特莫瓦特戰略升級——專訪特莫瓦特中國區總經理柯達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5年,全球家電市場寒意未消,意大利電熱科技巨頭特莫瓦特(Thermowatt)卻在中國市場逆勢交出亮眼答卷:在電熱市場整體規模下降的情況下,特莫瓦特2025年第一季度電熱產品產量增幅逆勢增長超10%。更引人注目的是,借助集團年內接連收購美國工業加熱企業DDR和意大利專業廠商Z.R.E的戰略部署,特莫瓦特中國區也將著力加大商用與工業熱賽道的布局。
“中國區業績在2025年的逆勢增長得益于成功的戰略轉型,未來特莫瓦特將向‘中國本土化電熱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進一步轉變。”特莫瓦特中國區掌舵人柯達在接受專訪時,揭開了逆勢增長背后的轉型邏輯——深耕本土研發、加碼商用領域、重塑服務價值。
從家電紅海駛向商用藍海
在高度成熟的電熱管領域,價格廝殺早已是常態。特莫瓦特中國區總經理柯達坦言,傳統家用電熱市場格局固化,國內80%的營收集中于少數頭部客戶,增量空間有限。而特莫瓦特的破局點,正是瞄準了被長期忽視的商用與工業場景。
“商用和工業領域的加熱市場規模是家用的三倍,且格局分散,沒有壟斷巨頭。”柯達以數據佐證戰略轉向的必然性。收購DDR與Z.R.E,使特莫瓦特全球工廠增至7家,不僅補全了工業級帶式加熱器等核心技術,更將歐洲成熟的商用熱方案“無縫嫁接”至中國——從商用餐廚設備、專業洗碗機,到咖啡機核心加熱模組,均為本土客戶提供“歐洲經驗+中國成本”的獨特組合。
面向未來,柯達為中國區設定明確目標:三年內,將商用與工業加熱業務的營收占比從當前的20%提升至50%。而要成功實現這一戰略升級,特莫瓦特要全面加強本土化,將技術服務做到極致。
本土研發:把歐洲技術“種”在中國土壤
作為阿里斯頓集團全資子公司,特莫瓦特并未簡單復制歐洲方案,而是將本土化研發視為核心競爭力。
“我們有落戶無錫的全球三大研發中心之一,由中國團隊主導產品定義。”柯達舉例,針對中國熱泵市場低溫制熱瓶頸,團隊研發出第五代熱泵輔助加熱器,不僅能夠在極寒中保障穩定供熱,而且實現成本的有效降低。這類“為中國而生”的產品,正成為開拓中國熱泵市場的利器。
特莫瓦特中國無錫工廠
更關鍵的“本土化”體現在服務賦能。當中國家電企業加速出海,特莫瓦特依托服務范圍超500個客戶和覆蓋100多個國家的認證經驗,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認證護航”——從中東SASO、歐洲IMQ到印度BIS認證,“客戶只需指明銷售地,我們就能輸出合規且可靠的加熱解決方案,省去第三方認證成本與風險”。
在柯達看來,特莫瓦特中國區的終極角色,是客戶的技術型伙伴。“中國不缺低價供應商,缺的是懂全球市場、能協同創新的‘出海向導’。”他如此定義服務價值。
這種“共研模式”在商用領域尤為突出。以咖啡機為例,特莫瓦特團隊會在客戶預研階段介入,結合意大利數十年加熱技術積累,定制開發加熱管與溫控系統集成方案。“每一款產品都是獨立知識產權,就像芯片設計一樣專屬。”柯達強調。憑借該模式,公司商用咖啡機加熱模組已打入多家本土新銳品牌,故障率低至“千分之一”。
“跨國企業的本土化,絕非簡單雇傭本地員工。”作為特莫瓦特中國首位華人總經理,柯達的五年任期恰是這一戰略的縮影——從生產線到研發體系,從市場策略到管理思維,這家老牌歐洲企業正以本土化的“中國邏輯”賦能電加熱領域的競爭力,突圍電熱“紅海”。
特莫瓦特無錫團隊合影
強化本地化戰略之外,特莫瓦特正在智能制造與環保兩方面雙線發力。
一方面,加強產業鏈縱深,將無錫工廠升級為“自動化標桿”,引入本土領先的智能產線,提升精密制造能力并向全球輸出經驗;另一方面,讓ESG先行,響應阿里斯頓集團2030年碳中和目標,在中國推動包裝去塑化、生物基防撞膜等綠色實踐,即便短期增加成本也堅持投入。
在電熱市場逆勢前行的特莫瓦特,正以全新的“中國邏輯”+全球服務的技術優勢,加速向家用與工商用并舉的新時代高歌猛進。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