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主創新,中國智造需更多“格力精神”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9月1日-5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在沈陽舉辦,格力攜數控機床、機器人樂隊、機器人拼屏、機器人素描、車用尿素機等眾多產品參展,為我國智能裝備產業再壯聲勢。
格力之所以能在智能裝備領域頻頻“高光亮相”,自然與其長期以來堅持所走的自主創新發展路徑密不可分。但堅持自主創新注定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子。受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制造水平較低,關鍵部件和核心技術均被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國所控制。比如日本的減速器已遙遙領先并形成了很強的技術壁壘;德國的工業機器人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也是具有很大的優勢,而中國尚處于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下游,目前僅在系統集成、二次開發、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務方面有所建樹。換句話說,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技術還處于低端水平。
事實上,盡管我國自2013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但有些習慣了走捷徑的人還堅持認為與其耗時、耗力、耗財自主研發,不如“買買買”來得更容易。而環伺在中國市場的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品牌??庫卡、發那川、安川和ABB,累計市場份額占比已高達60%??這個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要想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除了堅持自主創新,并無其它捷徑可走。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指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蔽ㄓ袌远ㄗ咦灾鲃撔轮?,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闖出路子。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今年5月,格力宣告其自主研發制造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也表明,堅持自主創新的中國企業可以通過不懈努力使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可以從此在伺服電機領域無須依賴于國外,幫助國內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采購成本,同樣可以與國外先進企業在國際市場較量中一爭高下。
細看格力智能裝備的發展現狀,我們發現格力電器已自主研發近百種智能裝備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和數控機床等10多個領域,擁有1000多項設計專利。這些智能裝備產品不僅已進駐格力的生產車間,也已為國內其他汽車、3C、衛浴、食品等企業服務。數據顯示,得益于格力智能裝備的進入,銀隆新能源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1%,節約55%的人力成本,元朗食品的產能提高了六倍。仰觀天地大,俯行萬里遠。在“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身“擺尾”期,制造業仍需要更多像格力一樣腳踏實地,堅持自主創新的企業,為“中國造”的厚積薄發夯實基礎。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