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 讓中國“智”造進入轉型升級“快車道”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近年來的深入實踐,國內制造企業紛紛加大了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近日,在沈陽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多款智能裝備再次引發關注。
實際上,格力的智能裝備產品今年已先后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重慶智博會等多個智能裝備展示舞臺上亮相并引發觀眾的爭相圍觀,儼然成為了一顆“新星”。在國內實體經濟正在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當下,格力為中國制造實現向中國“智”造的升級轉型開辟了一條可借鑒的發展路徑。
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有這樣幾個核心特點和要求:在制造方式上,是從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常規制造,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在制造要求上,是從大規模、集中化的發展,向高效率、高利用率的方向轉型;在制造效益上,是從高成本、高數量,向有效成本、高品質轉型;在產品結構上,是從功能單一化、低附加值的產品,向效用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產品轉型。這些特點和要求,最終體現在制造企業實現在國際智能裝備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都獲得大幅提高。
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步子也正在不斷加快。格力在此階段堅持自主創新,深耕智能裝備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究其發展之路,或可窺得其道。
首先,是其堅持自主研發創新科技,實現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并不斷突破跨越的發展方式。正是在科技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讓格力快速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轉型升級。
其二,是其與時俱新的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模式。這一點突出表現在格力智能裝備的多元化、高效能優勢。這種建立在創新科研能力與核心技術基礎上的多元化發展路徑,不僅與時俱進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也提升了中國智能制造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
中國制造在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型升級,需要每一個制造企業從自主技術創新入手,堅定以科技為根本,為創新為抓手發展路徑,突破瓶頸,實現跨越。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快車道上,作為世界智能制造“新星”的格力,已然通過自己的飛速進步,開辟了一條可行的發展路徑。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