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能源領域的“嫦娥工程”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從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宏大目標之后,碳達峰與碳中和迅速成為中央高度重視的國家戰略。這一時間跨度近40年的戰略實施,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2021年6月末,《電器》記者就“雙碳”戰略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它將對中國家電行業產生的深遠影響,采訪了中國氣候環境研究專家,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教授滕飛。
Q
01 中國于2020年9月正式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在這個時間點中國做出這一承諾的意義是什么?
滕飛:中國在這個時間點明確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目標具有非常高的戰略意義。
其一,是碳中和的必要性。自工業化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一直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截至目前這已對全球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比爾·蓋茨用浴缸的比喻形容碳中和的過程,非常有助于理解這個概念:氣候就好比一個正在被緩緩注水的浴缸,即便我們把水調到涓涓細流的程度,浴缸早晚也會被注滿,而浴缸水滿之后,水自然會流到地面上。這就是我們必須阻止的災難。要避免最糟糕的氣候狀況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不僅需要停止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而且需要切實行動起來,著手清除已經排放的溫室氣體。這個步驟被稱為“負排放”。它意味著,最終我們從大氣中清除的溫室氣體將多于排放的溫室氣體。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遏制地球溫度的上升。回到前言中提及的浴缸類比,我們不僅要關掉流入浴缸的水,還要打開排水閥,讓水流出去。
其二,中國企業要為碳中和下的全球經濟轉型及時布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碳中和戰略的實施,將能夠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目前,已有85個國家明確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包括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和地區。未來,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都會向綠色低碳經濟模式轉型,這是未來全球市場的巨大空間,中國必須及時加以布局。中國要以碳中和目標為引領,通過綠色低碳轉型帶動相關產業技術升級,為未來參與全球的綠色低碳經濟做好準備,同時這樣的轉型將是中國未來的重要經濟增長引擎之一。
其三,這是中國作為全球負責任大國的表現。中國始終堅持“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共同建設全球生態文明”的意愿。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以及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中國此時做出承諾,不僅擔負起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為全球提供更多的環境公共物品,同時將向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方案。
Q
02 目前國家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是怎樣的?
滕飛:從2020年9月中國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之后,“雙碳”戰略就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我們從中央各級會議上就能看出其重要性: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2021年4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2021年5月26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會議并講話。
之后,在包括“十四五”規劃在內的各部委規劃中,“雙碳”都將被納入,并且相關指標將成為各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之一。此外,全國碳交易市場即將正式啟動,碳市場將通過價格信號推動碳減排的進程。應該說,中國從行政和市場兩方面,都在加速推動“雙碳”戰略的實施。在科技方面,有關機構則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儲備和應用規劃。
Q
03 碳中和、碳達峰將對中國家電制造業產生哪些影響?
滕飛:“雙碳”戰略首當其沖影響的是能源相關產業,如電力、交通、化工、鋼鐵、建筑等行業。隨著產業鏈的延伸,所有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行業都將受到影響。例如,家電制造業是鋼鐵、化工的下游產業,上游行業的減排將影響原材料的價格、性能等方面,因而必然會傳導到下游行業。碳中和在未來一定是一場關乎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
對于包括家電在內的中國制造業而言,還面臨著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的問題,主要包括甲烷、氧化亞氮以及空調行業涉及的HFC等含氟氣體。為了實現碳中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要實現協同減排,未來需要通過產品標準、排放標準、溫室氣體稅等政策措施,大幅度削減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以HFC等含氟氣體為例,家電企業需要以極低GWP的物質來替代。
再以居民生活為例,全球約60%的碳排放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居民的日常消費,家電產品與居民的消費行為及排放息息相關。因此,家電行業在通過產品設計改變消費行為上將大有作為。例如,從節碳的角度來研發設計產品,通過人工智能來引導居民在生活中杜絕浪費,或者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提供減少家庭綜合碳排放的產品方案等。能否在碳中和的競爭中取得先機將對企業未來的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碳中和也將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仍然以中國家電產業為例,在碳中和戰略下,企業不僅需要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出發來進行綠色可循環的研發設計,而且需要包括流通環節在內的上下游產業共同進行廢舊產品的正規回收、拆解和再利用,以減少家電產品的生命周期排放量。目前,冰箱、空調的無序回收,將導致制冷劑的無序排放,而一些可以循環利用的材料則沒有得到資源最大化的處理,這些都是未來碳中和目標下可以進一步改進的方面。
因此,在碳中和的大戰略下,各行各業都將受到“雙碳”戰略的影響。如果行業和企業能提前布局、周密準備,通過自主創新的技術來主動應對挑戰,就可以帶動全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在“雙碳”戰略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市場空間。
Q
04 這樣綠色低碳的轉型升級,將為中國家電行業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滕飛:中國家電企業要站在全球的視角上來衡量碳達峰、碳中和對自身的影響。隨著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營收比例越來越大,“雙碳”戰略下的企業轉型就要以全球化的目標來布局。
例如,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都將碳中和的目標定在了2050年,比中國早了10年。中國家電企業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保持競爭力,就需要考慮歐美的產品標準可能比中國領先十年這樣一個現實問題。如果家電企業僅從國內碳中和目標出發考慮產品和研發布局,則有可能在未來全球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
此外,歐美為維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未來將出臺一系列與碳中和相關的政策法規,比如征收碳關稅,通過這些綠色貿易壁壘來限制競爭對手,保護國內企業競爭力。面對這一挑戰,中國企業需要提前做出有針對性的布局,包括自主核心技術的儲備、低GWP制冷劑等相關標準的引領和制定、低碳節能的解決方案設計等。從全球視角看待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競爭,深刻理解碳中和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有利于中國家電企業保持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地位,對于未來家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碳中和就像我們國家實現載人登月的“嫦娥工程”,時間跨度大、發展難度高,但在克服眾多困難一步步實現這個偉大工程的過程中,中國收獲的自主創新技術、經濟效益甚至是國際地位卻是不可估量的。我相信,通過中國各方的不懈努力,碳達峰、碳中和這個國家工程,也會在實踐摸索中全面收獲自主革新技術,帶動全社會轉型變革,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