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初步智能,AI空調還在路上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用戶需求,在消費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智能化已成為家電業的轉型方向。對空調產業而言,無論“能耗大戶”的自身特點,還是圍繞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推出智能空調已是必然。實際上,目前空調業主流產品已經全面進入智能時代,只是智能方面沒有太多新鮮的東西,Wi-Fi連接、手勢控制、遠程語音控制等智能鏈接控制功能已基本上成為空調的標配,但卻離真正“懂你”的人工智能(AI)空調還有距離。
“智能”已成高端空調標配
無論空調企業,還是物聯網企業,在推動空調智能化的路上可謂不遺余力。兩年前一位物聯網企業負責人曾告訴《電器》記者,像空調、熱水器這類普及率極高的“能耗大戶”,智能化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智能化可以為高能耗的家電節省能源。第二,遠程操控、智能管理是家電的發展趨勢。第三,通過智能化,家電廠家可以更容易了解到用戶的喜好、需求以及痛點,從而更好地迭代升級產品。第四,消費者對隱私、安全、穩定等方面的要求提升明顯。此外,智能空調的遠程操控、感知開關等功能,對現階段的空調而言,節能減排的貢獻不可忽視。國家信息中心公布的2017冷年空調市場報告顯示,智能空調和高端空調的占比提高,已成為空調行業最突出的特點。2017冷年,國內智能空調整體市場份額達21.85%,同比增長73.24%。
那么智能空調目前銷量情況如何?《電器》記者查閱了主流電商渠道與傳統線下渠道的數據后發現,目前在售的智能空調進階之處普遍在于人機交互模式的改變,手機APP控制、語音控制甚至是體感控制正逐步替代傳統遙控器,遠程控制已經成為智能空調最普通的功能之一。而高端空調,智能功能則更為多樣化、細分化。
以美的兒童空調為例,美的通過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合作,研究出了最適合兒童的專屬睡眠曲線。同時,“兒童星”安裝有紅外傳感器和光纖傳感器,不僅能時刻監測兒童在睡覺時的體溫變化和熱場面積變化,防止孩子著涼,還能根據感應室內燈光,自動關閉顯示屏、調低蜂鳴器聲音、降低風速,營造出更適合兒童的睡眠環境。此外,海爾自清洗空調、奧克斯為年輕人打造的急速冷熱空調、格力應用體感無風技術的空調、志高智能王以及美的具備圖像識別技術的空調,都是智能空調市場上的拳頭產品。
產品本質不容忽視
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冷年,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相較2016冷年同比分別增長了27.6%和33.2%。其中,智能空調零售量占比達到26.4%。中怡康預測,到2020年智能空調占空調整體市場的零售份額將達到62.3%。實際上,2017年已經過半,智能空調一路高歌猛進,市場銷量喜人。但也有不少用戶反映,空調的本質還是產品力,智能化尚處在“炒作”階段,消費者不能被空調品牌制造的噱頭迷惑。在知乎上,一個“你覺得什么樣的空調才算是真正的智能空調?”的提問引起了年輕用戶群體的討論,其中部分用戶認為,空調不需要智能功能,做好工業設計、降低噪聲、提高能效就足夠了。
用戶的聲音不容忽視,以“80后”“90后”為主力的消費群體已經形成,這個群體更關注的是產品的使用效果,更追求品質。業內專家分析稱,消費者需求變化是智能家電的核心驅動力,家電行業不應盲目追隨智能化,而要在用戶體驗、產品本質功能上做好文章。智能化對于空調而言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
相比部分用戶眼中的“偽智能”,健康空調的概念更容易令他們接受。據了解。健康空調涉及新風系統、溫濕平衡、防霉干燥、凈化PM2.5、自清潔等技術,從溫度調節向空氣調節轉變。以海爾自清潔空調為例,原來用戶清洗空調,都得找專業的師傅清洗,自己只能清潔過濾網,現在海爾自清洗空調蒸發器可以實現自潔凈,這就是企業圍繞健康進行研究取得的巨大突破,也是與用戶交互得到的信息倒逼供應鏈制造出來的產品。
格力、美的等空調龍頭企業同樣將目光瞄準“健康”,如美的舒適心系列的無風感空調解決了人們常遇到的“空調病”、“風吹得頭疼”等困擾。據美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美的用100個研發人員,耗時200天,修改了252處細節,研發出一款無風感的空調,吹風的時候可感受到涼度,卻沒有風,解決了老人、小孩受不了冷風直吹,空調病等使用空調中最常見的消費痛點。
圍繞健康而開發的智能功能顯然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作為中國空調行業的領軍企業,格力對用戶的需求非常關注,尤其是格力首創的“體感無風技術”,利用獨創的上下風口設計進行冷暖上下分區送風,用戶通過遙控器或APP選擇合適的風口,更好地營造出沐浴式制冷、地毯式制熱的空調送風效果。科龍首款健康美容空調,則是市場上少有的擁有健康美容功能的空調。該款空調采用納米水離子技術,能護膚美容,殺菌祛味。不僅如此,該款產品還采用了單核集成式高效全直流變頻技術,率先將直流壓縮機驅動和控制程序集成在一顆芯片上,提升了控制效率和控制效率動態響應速度。
完善標準,關注數據安全
什么是智能空調?智能空調的標準有哪些?受訪企業還無法給出準確而統一的答案。2016年8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布了國內第一個有關智能空調的《房間空氣調節器智能指數認證技術規范》。新發布的智能空調標準,明確提出了智能空調應該涉及智能功能、智能特性、智能效用3個方面。首先,智能功能應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具備“安全、可靠、舒適、易用、節能”五個方面共24項對用戶有價值的智能功能。其次,智能特性以“自學習、自適應、自協調、自診斷、自推理、自組織、自校正”7個特性,真正讓用戶體驗到智能。而在智能效用方面則以采用智能技術給用戶在“安全、可靠、舒適、易用、節能”五個方面帶來附加值或增值服務。這一新智能空調標準的發布,對于整個空調行業的未來發展發揮著很強的推動和指導作用。某業內專家認為,這一標準的發布,將從標準的層面為智能空調的發展掃清障礙,形成空調智能化的良性健康發展。同時,新標準的發布進一步推動智能空調的普及,實現普通用戶對智能空調的認知。
值得關注的是,任何行業的發展都必須有一系列規范,相應的標準體系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智能空調新標準的發布不僅開啟了空調行業的智能化時代,而且對整個家電行業而言,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必將推動一系列智能家電標準的制定和頒布。對此,美的空調技術副總經理邱向偉表示,智能空調不等于“空調+Wi-Fi”,還涉及利用傳感器、紅外線、語音手勢等實現簡單應用場景的識別功能,以及歸納推理能力和自適應環境的應激性,包括智能識人、自我學習、智能送風等人工智能范疇。《電器》記者采訪的企業普遍認為,智能空調目前概念比較熱,有實質意義的創新還不多,真正的人工智能還需要時間。
此外,隨著互聯網設備越來越多,數據安全變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具備圖像識別功能的空調,如何做到保護用戶隱私受到關注。海爾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爾自主研發的“端到端整體安全體系”,能夠根據智能空調等的使用場景和系統特點,從APP、云端、網絡通信、設備模塊4個層面采取安全控制措施,達到全面無死角的安全狀態。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